獨活,中藥名。為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歸的干燥根。主產于四川、湖北、安徽等地。切片,生用!侗静菡罚骸皩@硐陆癸L濕,兩足痛痹,濕癢拘攣!爆F代研究,獨活有抗炎、鎮痛及鎮靜作用;對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并有降壓作用,但不持久;所含香柑內酯、花椒毒素等有光敏及抗腫瘤作用。
【藥用部位】 以植物的根入藥
性味歸經
辛、苦,微溫。歸肝、腎、膀胱經。
功能主治
祛風勝濕;散寒止痛。用于風寒濕痹;腰膝疼痛;少陰伏風頭痛,頭痛齒痛。
1。對血小板聚集及實驗性血栓形成的影響:
獨活醇提物(H6F4)(1g浸膏相當19.6g生藥)
能抑制ADP體外誘導的大鼠血小板聚集,聚集抑制率隨藥物濃度的提高而增加。0.4g/kgH6F4腹腔注射對大鼠頸動脈旁路中形成的血栓有抑制作用。1.0g/kg 時,其抑制率可達51.1%。H6F4亦可抑制Chandler法形成的體外血栓,不但后延雪暴發生時間、CTFT和TFT,而且使濕血栓長度縮短,濕重減輕。同時對小鼠尾出血時間有明顯地延長作用。獨活中的有關成分二氫歐山芹醇、二氫歐山芹醇乙酸酯、二氫歐山芹素、甲氧基歐芹素、二氫歐山芹醇葡萄糖甙等對ADP體外誘導的大鼠血小板聚集亦有明顯抑制活性,在終濃度為1mg/ml條件下,抑制率分別為42.2±11.3%、46.6±2.2%、24.5±11.3%、50.4±49.5%和32.7±9.O%。甲氧基歐芹素(Osthol)對 ADP、花生四烯酸、PAF、膠原離子載體A23187和凝血酶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獨活的二氯甲烷提取部分,主要含甲氧基歐芹素等香豆素化合物,具有拮抗鈣通道阻滯劑受體的活性,此活性與血壓、心律有關。在20和10mg/kg劑量時,對貓的動脈壓分別降低50%和30%,持續時間各為2小時和1小時,但大鼠用1-2mg/kg劑量時,使動脈壓和心縮力增加,刺激呼吸。另報道獨活粗制劑0.1-0.5ml/kg 靜脈注射,對麻醉犬和貓有降壓作用。獨活還作用于鈣離子通道阻滯劑受體。
3。解痙作用:
香柑內酯、花椒毒素、異歐前胡素等對兔回腸具有明顯的解痙作用。
4。鎮痛、鎮靜和抗炎作用:
獨活煎劑2g/kg 腹腔注射,能明顯延長小鼠熱板法造成的動物疼痛反應時間,表明獨活有明顯鎮痛作用。獨活流浸膏、獨活煎劑給小鼠或大鼠灌胃或皮下注射給藥,動物外觀均表現鎮靜催眠狀態。獨活浸劑皮下注射給于青蛙,還可防止士的寧所致的驚厥,但青蛙最終死亡。
5.抗菌作用:
歐芹酚甲醚和花椒毒素在體外對11種菌株試驗表明有廣泛的抗菌譜;▋弱Σ剪斒暇忻黠@的抑制作用,其MIC為1:2500。
6。光敏感作用:
香柑內酯、花椒毒素和異歐前胡素等呋喃香豆素類化合物為光活性物質當它們進入機體后,一旦受到日光或紫外線照射,則可使受照處皮膚發生日光性皮炎,于受照射部位發生紅腫、色素增加、甚至表皮增厚等。
7.其他作用:
香柑內酯對實驗性胃潰瘍有中等強度的保護作用;ń范舅睾拖愀虄弱Π细顾┘毎袣缱饔。
陰虛血燥者慎服。
1!侗静萁浖ⅰ罚后粚崬橹。
2.《本經逢原》:氣血虛而遍身痛及陰虛下體痿弱者禁用。一切虛風類中,咸非獨活所宜。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湯洗。
1、獨活飲
功效:中風口噤不語,不知人,飲食不下。
處方:獨活(去蘆頭)1兩,葛根(銼)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4錢匕,以水1盞半,加生姜半分(切),煎取7分,去滓熱服?卩浞幉幌,斡口開灌之,日夜4-5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
2、獨活消痰飲
主治:痘靨后嗆喉,譫語。
藥物組成:獨活5分,陳皮4分,桔梗7分,貝母5分,甘草3分,白芍6分,杏仁4分,元參3分,石菖蒲5分。
用法用量:水煎服。
處方來源:《治痘全書》卷十四。
3、獨活蒼術湯
組成:獨活 蒼術防風細辛川芎 甘草
用法:水煎服。
功用:溫經散寒,除濕止痛。
主治:少陰寒濕腰痛,不能轉側,頭痛身疼,無汗拘緊,脈左尺細緊。
加減:寒甚,加生姜、桂枝。
來源:《癥因脈治》卷一。
4、獨活人參酒
功效:祛風濕、益氣血,主治產后中風.困乏多汗,體熱頭痛。
材料:獨活45克,白藤皮15克,羌活30克,人參20克,白酒適量。
制法:將前4味共研粉末,和勻備用。
用法:用時每取藥未10克.加水7份,白酒3份.煎至7份,去渣.待溫,不拘時候,每次溫服15~30毫升。
來源:《太平圣惠方》。
5、獨活當歸酒
主治:風濕性腰腿疼痛。
配方:獨活,杜仲、當歸、川芎、熟地黃、丹參各30克,好酒1公斤。
制法:將上藥碎細,用酒浸于凈瓶中,密封,近火煨,1日夜后候冷即可飲用。
用法:隨量,不拘時候溫飲,常令有酒氣。
來源:《圣濟總錄》
6、獨活膏
功效:治疥癬。
處方:羌活半兩,獨活半兩,丹參半兩,蔥白半兩,豆蔻1兩。 獨活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做法:上藥入菜油內,覺油香,更入黃蠟,候蠟熔成膏即是。
用法用量:用時先洗瘡,拭干敷藥。
摘錄:《雞峰》卷二十二
7、獨活丸
方劑主治:風癮疹,(疒?)(疒?)腫起,時癢時痛;風熱,頭面身體,瘙癢癮疹。
組成:獨活(去蘆頭)1兩1分,天冬(去心,焙)1兩1分,防風(去叉)1兩1分,蒺藜子(炒,去角)1兩1分,桔梗(去蘆頭,炒)1兩1分,薏苡仁(炒)1兩,黃連(去須)1兩,桂(去粗皮)半兩,枳實(去瓤,麩炒)1兩半。
用法用量: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心、臨臥菊花湯送下。
來源:《圣濟總錄》卷十一。
8、獨活茶
組成:獨活15O克。
功用:祛風勝濕,散寒止痛,主治:①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惡寒、發熱、身體疼痛、腰腿酸痛。②風寒濕三邪侵入致氣血流行不暢而產生的腰、膝、足、脛筋骨疼痛。
做法:上藥研粗末。每服取30克置保溫瓶中,用沸水500毫升沖泡,蓋悶15分鐘后代茶飲用。1日內分數次飲完。每日1劑。
宜忌:陰虛血燥者慎服。
出處:《藥茶治百病》
9、獨活粥
功效:祛風勝濕,散寒止痛,適用于外感風寒,風寒濕痹,周身疼痛,骨節酸痛等。
組成:獨活10克,大米100克,白糖少許。
制作:將獨活擇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
注意事項:本品性溫,易傷陰液,陰虛血燥者慎用。
1.風寒濕痹。該品辛散苦燥,氣香溫通,功善?風濕,止痹痛,為治風濕痹痛主藥,凡風寒濕邪所致之痹證,無論新久,均可應用;因其主入腎經,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關節疼痛屬下部寒濕者為宜。治感受風寒濕邪的風寒濕痹,肌肉、腰背、手足疼痛,常與當歸、白術、牛膝等同用,如獨活湯(《活幼新書》);若與桑寄生、杜仲、人參等配伍,可治痹證日久正虛,腰膝酸軟,關節屈伸不利者,如獨活寄生湯(《千金方》)。
2.風寒挾濕表證。該品辛散溫通苦燥,能散風寒濕而解表,治外感風寒挾濕所致的頭痛頭重,一身盡痛,多配羌活、藁本、防風等,如羌活勝濕湯(《內外傷辨惑論》)。
3.少陰頭痛。該品善入腎經而搜伏風,與細辛、川芎等相配,可治風擾腎經,伏而不出之少陰頭痛,如獨活細辛湯(《癥因脈治》)。
4.獨活與桑枝:獨活搜風散寒止痛而通痹;桑枝祛風濕而通經絡橫行四肢。二者合用,治療風寒濕痹功能增強,尤其是上肢疼痛、肩關節周圍炎。
獨活、羌活,同源于傘形科,而辛散苦燥溫通,均善祛風散寒、勝濕止痛、發表,主治風寒濕痹、風寒表證、表證夾濕及頭風頭痛等證。但獨活藥力較緩,主散在里之伏風及寒濕而通利關節止痛,主治腰以下風寒濕痹及少陰伏風頭痛;羌活則作用強烈,主散肌表游風及寒濕而通利關節止痛,主治上半身風寒濕痹、太陽經(后腦)頭痛及項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