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母,貝母家族按產地分為四大類:川貝母、浙貝母、土貝母、伊貝母,因其形狀得名,《本草經集注》說:“形似聚貝子”,故名貝母,能止咳化痰、清熱散結之功。別名: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藥實。產于四川、云南、陜西秦巴山區,甘肅等地。
貝母
貝母家族按產地分為四大類:川貝母、浙貝母、土貝母、伊貝母。
另外各地還有其他品種,如安徽大別山區及皖南地區產有皖貝母。
貝母家族按品種的不同,可分為川貝母、浙貝母和土貝母三大類。
川貝母是貝母中的珍品,其價在各種貝母中最高,一般大概在每千克2500――5000元,川貝中的青貝和松貝價格相差較大,一直呈上升趨勢(據2012年)。浙貝母大約每千克30元。土貝母大約每千克10元左右。(據2008年)
川貝母
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烏花貝母、卷葉貝母、羅氏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等貝母的地下鱗莖。因主產于四川而得名,但在西藏、甘肅、新疆、華北、東北均有出產。
川貝母性微寒而味甘苦,止咳化痰之效較強,入心肺經,功能潤肺,臨床常與沙參、麥冬、天冬、桑葉、菊花等配伍用于熱痰、燥痰、肺虛勞嗽、久嗽、痰少咽燥、痰中帶血以及心胸郁結、肺痿、肺癰等病癥的治療。但屬寒痰、濕痰者則應禁用。目前已有服用川貝母出現過敏的報道,因此,過敏體質者應慎用。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川貝母含有川貝母堿等多種生物堿,川貝母堿有降低血壓,興奮子宮等多種藥理作用。
川貝母植物形態來源有幾種,分別為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及梭砂貝母。
暗紫貝母的葉僅下面的1-2對為對生外,均為互生或近于對生,先端不卷曲,葉狀苞片1;ū簧钭仙,略有黃色小方格,蜜腺窩不明顯。果棱上的翅很狹;ㄆ6月,果期8月。
性味歸經:川貝母苦、甘,微寒。歸肺、心經。
功能主治:本品味苦,性微寒,歸肺經,可用于治療痰熱咳喘,咯痰黃稠之證;又兼甘味,故善潤肺止咳,治療肺有燥熱之咳嗽痰少而粘之證,及陰虛燥咳勞嗽等虛證;還有散結開郁之功,治療痰熱互結所致的胸悶心煩之證,及瘰疬痰核等病。此外,川貝母與烏賊骨、甘草為散劑,即烏貝散,治療胃潰瘍有效。
使用方法:內服:3-10克;研細粉沖服,每次1―1.5克反烏頭。寒濕咳嗽不宜使用。
浙貝母
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貝母的地下鱗莖。因主產于浙江而得名,故簡稱浙貝。因其原產于浙江象山,故又稱為象貝母,簡稱象貝。因其外形較川貝大,故又稱為大貝母,簡稱大貝。在江蘇、安徽、湖南等地也有出產。浙貝味苦而性寒,入心肺經,功能解毒,臨床常與元參、牡蠣、蒲公英、天花粉、連翹、薏苡仁、魚腥草、鮮蘆根、夏枯草、海藻、昆布、莪術等 配伍用于痰熱郁肺的咳嗽及癰毒腫痛、瘰疬未潰等病癥的治療;與烏賊骨、煅瓦楞子、白及、黃連、吳茱萸、竹茹、清半夏等藥配伍可治胃痛、反酸、燒心。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浙貝母含有浙貝母堿等多種生物堿,浙貝母堿能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減少支氣管黏膜分泌、擴大瞳孔、降低血壓、興奮子宮等多種藥理作用。
土貝母
是葫蘆科多年生攀援植物假貝母的塊莖。主產于河北、陜西、山西等地。土貝母性涼而味苦,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消癰排膿,臨床常與牡蠣、天花粉、薏苡仁、魚腥草、皂角刺、穿山甲、夏枯草、海藻、昆布等配伍,用于乳癰、瘰疬痰核、瘡瘍腫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淋巴結炎、淋巴結核等病癥的治療。
【禁忌】:上述三類貝母常用量均為6~12克,因其反烏頭,故不能與烏頭及其“兄弟”天雄、附子同用。
新疆貝母
伊貝母
新疆貝母,是一種與川貝.浙貝齊名的貴重中藥材。其中包括:伊犁貝母。費爾干貝母.灘貝母等幾個品種,統稱為新疆貝母。除灘貝喜生于沙灘涯地外,其它三種貝母多生于草原山地及灌木叢下。伊貝主產于伊寧;舫;費爾干貝母新疆許多地方都有分布;輪葉貝母主產于塔城地區;灘貝母生產于霍城.察布查爾。
早在清代,新疆貝母便已開發利用。當時以北疆地區的昌吉.齊臺縣為集散市場,通過古絲綢之路的北線,用駱駝運。馬馱,遠銷天津等口岸,通稱“古貝”。由于數量極少,價格昂貴。
過去,新疆貝母多為野生。為了適應國內醫療保健事業和出口外銷的需要,醫藥科研部門再五十年代末期即開始人工栽培實驗,并取得成功。今后貝母將繼續不斷地穩步增產。
本品為百合科植物新疆貝母Fritillaria walujewii Regel 或伊犁貝母Fritill aria pallidiflora Schrenk 的干燥鱗莖。5 ~7 月間采挖,除去泥沙,曬干,再去須根及外皮。
貝母是一種路人皆知的止咳良藥,有名的成藥也很多,例如川貝枇杷止咳露、川貝秋梨膏等,許多患者還自己去藥店買來燉梨吃。常用的貝母包括川貝母、浙貝母和土貝母三種,其名字雖然相似,但功效卻大不相同,購買時需加以注意。
川貝母
微寒、味甘,有潤肺的功效,痰多痰少均可使用,特別適用于肺燥或秋燥所致的咳嗽;颊弑憩F為咳嗽,伴有痰少、難咯,或痰中帶血、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等不適。
此時可選用川貝母燉梨吃:取川貝母9?10克,用水浸泡,中等大小的鴨梨1只,挖去梨核,將浸泡后的川貝母連同水一起放入挖空的梨中,用鍋蒸1個小時,加適量冰糖調味后食用。此外,也可以取川貝母3?10克,用水煎服,每日1次。將川貝母研成粉末服用也是不錯的選擇,每日1次,每次1?2克。已有服用川貝母出現過敏的報道,因此,過敏體質者應慎用。
浙貝母
如果患者表現為咳嗽胸痛、惡寒發熱、咳吐腥臭膿痰、大便干燥、舌紅口干等癥狀時,則應選擇浙貝母,因為浙貝母瀉火的功效要強于川貝母。而且擅長清火散結,是治療肺膿瘍的良藥。浙貝母最常用的方法為3?10克,每日1次,用水煎服。
所以,對于以咳嗽、咳痰不利、痰黃黏稠、口干口渴、舌苔紅為主要表現的風熱咳嗽患者,既可選擇川貝母,又可選擇浙貝母。因川貝母藥性和緩,氣味不濃,更適合于年老體弱者服用。而對于素體熱盛的小兒及青年人來說,最好選擇浙貝母。
土貝母
性寒、味苦,具有較強的抗炎、抗病毒及抗腫瘤的作用,常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伍使用,治療乳腺疾患、結核、皮膚腫爛等疾病。此外,還有一定的殺精子作用。因此,想做準爸爸的男性,更應該慎重選用。
貝母是常用的化痰止咳藥。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和浙貝母的干燥鱗莖。川貝母主產于我國的四川、云南、甘肅等地;浙貝母主產于我國的浙江、江蘇 、安徽等地。
1、服用期間忌食辛辣、油膩食物。
2、脾胃虛寒及寒痰、濕痰者不宜或慎服。
3、支氣管擴張、肺膿瘍、肺心病、肺結核、糖尿病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4、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川貝雪梨煲豬肺,民間常用以治療肺結核之咽干、咳嗽、口干痰黃,有除痰,潤肺,補肺的功效。
[配料功用] 川貝母,性味苦甘、微寒,含川貝鹼、爐貝鹼、白爐貝鹼、青貝鹼、松貝鹼等。功能潤燥,鎮咳,祛痰。常用于治療慢性咳嗽、痰中帶血等癥,雪梨,是薔薇科植物,品種甚多,藥用其果實。性味甘微酸、涼,入肺、胃經。含蘋果酸、檸檬酸、葡萄糖、蔗糖和維生素B、維生素C等。功能潤肺。生津,清熱,化痰。常用于治療熱咳,熱病傷津,煩渴,便秘等癥。
《日華子本草》說它能“消風,療咳嗽,氣喘狂熱”!侗静菥V目》認為它有“潤肺涼心,消痰降火”的功用,《本草經疏》記載“梨,能潤肺消痰,降火除熱”、“主熱嗽止渴”。 豬肺,性味甘、平,功能補肺,可治肺虛咳嗽、咯血。
每次可用川貝母10克,雪梨2個,豬肺約250克。先將雪梨削去外皮,切成數塊,豬肺切成片狀,用手擠去泡沫,與川貝母一起放入沙鍋內。加冰糖少許,清水適量,慢火熬煮3小時后服食。
丹參川貝燉雞: 配方:川貝母10克丹參10克雞肉200克冬菇20克紹酒10克鹽5克蔥10克姜5克。制作:
把雞肉洗凈,切4厘米見方塊,冬菇潤透,洗凈,切成兩瓣,丹參潤透切3厘米長的段。姜拍松,蔥切段。
把雞肉、丹參、川貝母、冬菇、紹酒、鹽、姜、蔥放入鍋內,加上湯400毫升,用武火燒沸,文火煮1小時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食雞肉30克,喝湯。
功效:活血通陽,止咳祛瘀。痰瘀型冠心病患者食用。
雪梨貝母粥: 主料:粳米100克 梨500克 輔料:川貝母40克 調料:冰糖75克 烹飪方法
1. 川貝用冷水浸泡1 小時后取出;圓糯米用冷水浸泡1 小時后瀝干水備用。
2. 雪梨洗凈,削去外皮剖開去心,切片備用。
3. 粥鍋內加清水,用大火煮開,加入川貝及圓糯米轉小火煮開后繼續煮40 分鐘,再加入雪梨片煮20 分鐘,最后用冰糖調味即可。該粥甜爽可口,清涼潤肺。
川貝母蜜棗瘦肉湯:排骨320克、川貝母80克、蜜棗10粒、姜2片、熱水1500毫升。將川貝母泡水約10分鐘;將蜜棗沖洗好備用;把排骨洗凈后氽燙,再撈出備用;最后將所有材料放入燉盅里,加入熱水,放入蒸籠或蒸鍋中燉1.5小時,再加鹽調味即可?捎糜谥箍、清肺、滋潤、纖體。
食療
1、 川貝可與沙參、麥冬、生地黃等同用,可以養陰潤肺、化痰止咳,適合久咳陰虛肺燥者;而與知母相配適合燥熱咳嗽;
2、 將川貝與黃岑、枇杷葉等相配,可以清熱化痰止咳,適合痰熱咳嗽者;
3、 若是痰火郁結,則可與玄參、牡蠣等合用,以助軟堅散結之力;
4、 若要增添解毒消腫的效用,則可以與蒲公英、連翹、金銀花等相配;
5、 川貝與雪梨、冰糖或者蜂蜜同食,其化痰止咳、潤肺養陰的效果更加明顯,因為冰糖是涼性的,蜂蜜本來就有潤肺的作用。此外,也可以與紅梨、白茅相配。
6、 對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梢栽诎l作之前把川貝+蛤蚧+西洋參打粉裝膠囊預防,具有不錯的效果。
7、 也可用蘋果,去掉蘋果頂部,在把蘋果的心挖掉,然后放入川貝和冰糖,在放到水中煮熟,熟后一起飲用。
8、 川貝還可以直接取粉用白開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