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馬草,別名又叫馬絆腸、斷腸草、醉馬豆、小花棘豆和、變異黃芪、勺草等,為豆科植物小花棘豆的全草。拉丁文名稱:Achnatheruminebrians(Hance)Keng。為多年生草本,高20~30余厘米。多分枝,直立或平鋪,被硬毛。托葉矩圓狀卵形,基部連合,與葉柄分離,被稀毛;單數羽狀復葉,小葉9~13,矩圓形,長7~18毫米,寬2~6毫米,先端漸尖,有突尖,基部圓,上面無毛,下面有疏柔毛?偁罨ㄐ蛞干,花稀疏;總花梗長5~9厘米,通常較葉長;花萼筒狀,長約5毫米,寬約2毫米,疏生長柔毛,萼齒條形;花冠紫色,長約7毫米,旗瓣倒卵形,頂端近截形,淺凹或有細尖,龍骨瓣長約5毫米,先端有喙;子房、花柱都無毛。莢果下垂,長橢圓形,膨脹,頂端有一彎喙,長1~1.7厘米,寬約4~7毫米,密生長柔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具有麻醉,鎮靜,止痛的功效。適用于關節痛,牙痛,神經衰弱,皮膚瘙癢等癥狀。
「功能主治」麻醉,鎮靜,止痛。治關節痛,牙痛,神經衰弱,皮膚瘙癢!吨兴幋筠o典》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錢(鮮品1~2錢)。外用:揉爛塞患牙或煎水含漱。
醉馬草的作用:
醉馬草真正的學名是小花棘豆和變異黃芪,其有毒成分是吲哚茲定生物堿-苦馬豆素。國際研究表明,苦馬豆素是一種嶄新的抗癌藥物,它具有殺傷腫瘤細胞作用,具有免疫調節的雙向作用,能夠刺激骨髓細胞的增殖。由于苦馬豆素對腫瘤細胞的轉移抑制和免疫激活的雙重作用,在國內已經應用到防治人類癌癥的ii期試驗階段,根據測定每公斤小花棘豆或變異黃芪可提煉出6mg苦馬豆素,每mg價格為200美元。
醉馬草雖屬于有毒植物,卻有著豐富的營養價值,使用新疫苗免疫動物,就可使動物安全地利用瘋草,從而改變化學防除及人工挖除瘋草造成的環境污染、水土流失、草場退化現象。政府主張對挖除的毒草晾干回收,合理利用。
1.治關節痛:醉馬草一錢五分,北五加皮二錢,地枸葉三錢。水煎服。
2.治牙痛:醉馬草一錢五分。水煎含漱,漱后吐出;或取根少許揉爛咬在患牙處,勿咽下。
3.治神經衰弱:鮮醉馬草二錢。水煎服。
4.治皮膚瘙癢:醉馬草適量。水煎外洗。
本品有毒,服用宜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