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草決明、羊明、羊角、馬蹄決明、還瞳子、狗屎豆、假綠豆、馬蹄子、羊角豆、野青豆、大號山土豆、豬骨明、豬屎藍豆、夜拉子、羊尾豆等。
「拼音」Jué Míng Zǐ
「英文名」 SEMEN CASSIAE
「拉丁文名」Cassia obtusifolia L.
「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決明Cassia obtusifolia L. 或小決明Cassia tora L. 的干燥成熟種子。秋季采收成熟果實,曬干,打下種子,除去雜質。
「產地分布」長江以南地區都有種植,主產于安徽、廣西、四川、浙江、廣東等地。
「性狀」干燥種子,呈菱方形,狀如馬蹄,一端稍尖,一端截狀,長5~8毫米,寬2.5~3毫米。表面黃褐色或綠褐色,平滑光澤,兩面各有1凸起的棕色棱線,棱線兩側各有一條淺色而稍凹陷的線紋,水浸時由此處脹裂。質硬不易破碎橫切面皮薄,可見灰白色至淡黃色的胚乳,子葉黃色或暗棕色,強烈折疊而皺縮。氣無,味微苦,略帶粘液性。以顆粒均勻、飽滿、黃褐色者為佳。
「炮制」炒決明子:取凈決明子,置鍋內炒至微有香氣,取出,放涼。
「化學成分」新鮮種子含大黃酚、大黃素、蘆薈大黃素、大黃酸、大黃素葡萄糖甙、大黃素蒽酮、大黃素甲醚、決明素、橙黃決明素,以及新月孢子菌玫瑰色素、決明松、決明內酯。尚含維生素A。
「用法用量」煎服,9-15g;用于潤腸通便,不宜久煎。
「注意」《本草經集注》:"蓍實為之使。惡大麻子。"
「性味」甘、苦、咸,微寒。
「歸經」歸肝、大腸經。
「功能主治」
1.清熱明目,潤腸通便。用于目赤澀痛,羞明多淚,頭痛眩暈,目暗不明,大便秘結。摘錄《國內藥典》
2.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風熱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壓,肝炎,肝硬化腹水,習慣性便秘。摘錄《中藥大辭典》
3.祛風清熱,解毒利濕。主風熱感冒,流感,急性結膜炎,濕熱黃疸,急慢性腎炎,帶下,瘰疬,瘡癰癤腫,乳腺炎摘錄《中華本草》
「復方」
1.治失明,目中無他病,無所見,如絹中視:馬蹄決明二升,搗篩,以粥坎服方寸匕。忌魚、蒜、豬肉、辛菜。(《僧深集方》決明散)
2.治目赤腫痛:決明子炒研,茶調,敷兩太陽穴,干則易之。亦治頭風熱痛。(《摘元方》)
3.治雀目:決明子二兩,地膚子一兩。上藥,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后,以清粥飲調下一錢。(《圣惠方》)
4.治眼補肝,除暗明目:決明子一升,蔓荊子一升(用好酒五升,煮酒盡,曝干)。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下二錢,食后及臨臥服。(《圣惠方》決明子散)
5.治急性結膜炎:決明子、菊花各三錢,蔓荊子、木賊各二錢,水煎服。(《河北中藥手冊》)
6.治高血壓:決明子五錢,炒黃,水煎代茶飲。(《江西草藥》)
7.治小兒疳積:草決明子三錢,研末,雞肝一具,搗爛,白酒少許,調和成餅,蒸熟服。(《江西草藥》)
8.治癬:決明子不以多少,為末,少加水銀粉,同為散。先以物擦破癬,上以散敷之。(《蘇沈良方》)
9.多年失明。用決明子二升研為末,每服一匙,飯后服,稀粥送下。
10.青盲、雀目(按:青盲是外觀正常,但不見物,雀目即夜盲)。用決明一程式、地膚子五兩,共研為末,加米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湯送下。
11.眼睛紅腫。用決明子炒過,研細,加茶調勻敷太陽穴,藥干即換,一夜腫消。
12.頭風熱痛。治方同上。
13.鼻血不止。用決明子三工業區末,加水調交,敷胸口處。
14.癬瘡蔓延。用決明子一兩,三工業區末。加水銀、輕粉少許,研至極細,看不到水銀星。擦破癬瘡后再敷藥。
15.背瘡初起。用決明子一升(搗碎)、生甘草一兩,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分二次服下。
「藥理作用」
、俳笛獕鹤饔
決明子的水浸液、酵-水浸液,醇浸液對麻醉犬、貓、兔等皆有降壓作用。但浸劑對麻醉兔降壓作用不明顯,而用決明子酊5毫升,降壓較明顯,且持續時間較長,用同量稀醇靜注,亦可降壓(可立即恢復)。對離體蟾蜍心臟有抑制作用;對血管有收縮作用(下肢灌注法)。在慢性實驗中,煎劑每日2克(生藥)/公斤,無降壓作用。
、诳咕饔
種子的醇提取物對葡萄球菌、白喉桿菌及傷寒、副傷寒、大腸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而水提取物則無效,水浸劑(1:4)在試管中對某些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含大黃酚,但量不多,可能與其輕度的抗菌,瀉下作用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