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808o8"></menu>
  • <menu id="808o8"><strong id="808o8"></strong></menu>
    <menu id="808o8"><tt id="808o8"></tt></menu><center id="808o8"></center>
  • <xmp id="808o8">
    中藥一號網 >>所屬分類 >> 果實類中藥材    化痰止咳平喘   

    枇杷核

    編輯詞條
    目錄

    枇杷核圖片編輯本段回目錄

    枇杷核枇杷核

    枇杷核介紹編輯本段回目錄

      「中文學名」枇杷核

      「拼音」Pí Pá Hé

      「英文名」Loquat Seed

      「拉丁學名」Eriobotrya japonica(Thunb.) Lindl.[Mespilus japonica Thunb.]

      「別名」蘆桔子、枇杷子、枇杷種子等。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枇杷的種子。

      「采收和儲藏」5-6月果實成熟時,鮮用,撿拾果核,曬干。

      「原形態」枇杷,常綠小喬木,高約10m。小枝粗壯,黃褐色,密生銹色或灰棕色絨毛。葉片革質;葉柄短或幾無柄,長6-10mm,有灰棕色絨毛;托葉鉆形,有毛;葉片披針形、倒披針形、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長12-30cm,寬3-9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漸狹成葉柄,上部邊緣有疏鋸齒,上面光亮、多皺,下面及葉脈密生灰棕色絨毛,側脈11-21對,圓錐花序頂生,總花梗和花梗密生銹色絨毛;花直徑1.2-2cm;萼筒淺杯狀,萼片三角卵形,外面有銹色絨毛;花瓣白色,長圓形或卵形,長5-9mm,寬4-6mm,基部具爪,有銹色絨毛;雄蕊20,花柱5,離生,柱頭頭狀,無毛。果實球形或長圓形,直徑3-5cm,黃色或橘黃色;種子1-5顆,球形或扁球形,直徑1-1.5cm,褐色,光亮,種皮紙質;ㄆ10-12月。果期翌年5-6月。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常栽種于村邊、平地或坡邊。分布于中南及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性狀」種子呈圓形或偏圓形,直徑1-1.5cm,表面棕褐色,有光澤。種皮紙質,子葉2片,外表為淡綠色或類白色,內面為白色,富油性。氣微香,味澀。

      「化學成分」種子含苦杏仁甙,蠟醇,氨基酸:4-亞甲基-DL-脯氨酸、反-4-羥甲基-D-脯氨酸、順-4-羥甲基脯氨酸,脂肪酸,甾醇。又含淀粉和游離的氫氰酸。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外用:研末調敷。

      「注意事項」內服不宜過量。過量內服宜中毒,甚則死亡。

      「貯藏」貯藏置干燥處。

    枇杷核枇杷核


    功效與作用編輯本段回目錄

      「性味」苦,平。

      1.《本經逢原》:"大寒。"

      2.《現代實用中藥》:"苦,平。"

      3.《四川中藥志》:"性微寒,味苦,無毒。"

      「歸經」腎經。

      「功能主治」化痰止咳,疏肝理氣。治咳嗽,疝氣,水腫,瘰疬。摘錄《中藥大辭典》

      化痰止咳;疏肝行氣;利水消腫。主咳嗽痰多;疝氣;水腫;瘰疬。摘錄《中華本草》

      清肺和胃,降氣化痰。治肺熱痰嗽,咳血,衄血,胃熱嘔噦。摘錄《中藥大辭典》

      清肺止咳,和胃降逆,止渴。主肺熱痰嗽;陰虛勞嗽;咳血;衄血;胃熱嘔噦。摘錄《中華本草》

      1.《本草綱目拾遺》:治肝有余諸癥,氣實者可用。

      2.《本草再新》:治疝氣,消水腫,利關節,治瘰疬。

      3.《現代實用中藥》:鎮咳祛痰。

      4.《四川中藥志》:疏肝理氣。

    枇杷核枇杷核

      「復方

      1.治咳嗽:枇杷核,硒干、搗碎,約六錢,煎湯,煮沸十多分鐘,臨服時加少量白糖或冰糖,一日兩次服用。(《浙江中醫雜志》(10):32,1958)

      2.治瘰疬:枇杷干種子為末,調熱酒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3.治疝氣,水腫,枇杷核9-15g。水煎服。(《恩施中草藥手冊》)

      「現代研究

      1.化痰止咳

      枇杷核為枇杷的的內核,味苦性平,和枇杷的果肉一樣味有化痰止咳的功效,配合蜂蜜一同服用,有更好的療效。

      2.增強免疫能力

      李鷹等研究發現,枇杷核提取物能明顯增強抗體的非特異性吞噬功能、B 細胞產生抗體的能力、T 淋巴細胞轉化率及 NK 細胞殺傷活性,對體液免疫功能及細胞免疫功能具有正向調節作用,此外還可以通過扶持正常菌群、抑制有害菌群的腸道調節作用來增強免疫功能。Sun Guangchen 等通過二硝基氟苯涂抹大鼠耳朵誘導變應性皮炎實驗模型研究,發現枇杷核提取物可以增強大鼠的免疫調節作用,減緩過敏性皮炎的狠癢、水腫等癥狀。

      3.抗氧化

      枇杷核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和抑制氧化反應的作用。研究表明,枇杷核提取物對 DPPH 自由基和氧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清除率呈濃度依賴關系,自由基清除能力與提取溶劑性質緊密相關,丁醇、甲醇或水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高,而乙烷、乙酸乙酯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低,說明提取物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主要取決于多酚類物質。

      4.利水消腫

      枇杷核有很好的利水消腫的作用,對于小便不利、水腫的癥狀有所緩解。此外還能用來治瘰疬。

      5.抗炎

      林國榮采用 SO2 刺激法誘導小鼠咳嗽,研究枇杷核提取物的止咳活性,發現枇杷核提取具有明顯的止咳、抗炎作用,最佳用量為 100~150mg/kg(相當于苦杏仁苷生藥量 2~3g),其止咳藥效優于等劑量的川貝清肺糖漿或阿司匹林。Takuma 等[36]通過 5- 氟尿嘧啶誘導倉鼠黏膜炎模型研究枇杷核提取物的抗炎作用,發現枇杷核提取物可以減少發炎部位的微生物感染以及抑制自由基氧化,從而具有促進黏膜炎康復的作用。

    附件列表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詞條

    上一篇枇杷葉圖片 下一篇石菖蒲圖片

    聲明:中藥一號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切勿模仿及使用,具體治療及選購請咨詢醫生或相關專業人士,中藥一號網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詞條信息

    admin
    admin
    超級管理員
    最近編輯者 發短消息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