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808o8"></menu>
  • <menu id="808o8"><strong id="808o8"></strong></menu>
    <menu id="808o8"><tt id="808o8"></tt></menu><center id="808o8"></center>
  • <xmp id="808o8">
    中藥一號網 >>所屬分類 >> 中藥圖片大全   

    海馬圖片

    編輯詞條
    海馬海馬


    目錄

    海馬介紹編輯本段回目錄

      「中文學名」海馬

      「拼音」 Hái Mǎ

      「英文名」sea horse

      「拉丁學名」Hippocampus kelloggi Jordan et Snyder

      「別名」水馬、對海馬、海蛆[幼小海馬]、馬頭魚、龍落子魚等。

      「來源」為海龍科動物克氏海馬、刺海馬、大海馬、斑海馬或日本海馬除去內臟的全體。全年均可捕獲,但以8~9月產量最大。搞得后,將內臟除去,曬干;或除去外部灰、黑色皮膜和內臟后,將尾盤卷,曬干,選擇大小相似者,用紅線纏扎成對。商品分為海馬、刺海馬兩類。另有一種為幼體的干燥品,稱為海蛆。

      「原形態

      1.線紋海馬,體側扁,一般體長30-33cm,軀干部七棱形,腹部稍凸出,尾部四棱形,尾端漸細,卷曲。頭部似馬形,與軀干部垂直,頭冠矮小,頂端具5個短小棘,略向后方彎曲?羯、頭側及頰下各棘較均較粗,亦稍向后方彎曲。體長為頭長4.5-6.2倍,頭長為吻長2-2.1倍,為眼徑5.5-8倍。吻細長,管狀,吻長稍大于眼后頭長。眼較大,側位而高,眼間隔小于眼徑,微隆起。鼻孔很小,每側2個,相距甚近,緊位于眼的前方?谛,前位,無牙。鰓蓋凸出,無放射狀嵴紋,鰓孔小,位于頭側背方。肛門位于軀干第11節的腹側下方。體無鱗,全為骨環所包,體部骨環11,尾部39-40,體上各環棱棘短鈍呈瘤狀,惟頸部背方中央嵴紋較銳,具2突起狀棘和2頰下棘。胸鰭基部下前方各具1短鈍棘。背鰭18-19,較發達,位于軀干最后2環和尾部最前2環的背方。臀鰭4短小。胸鰭18,短寬,略呈扇形。無腹鰭及尾鰭。各鰭無棘,鰭條不分支。體淡黃色或暗灰色,體側具細小的白色斑點或斑紋。

      2.三斑海馬,體側扁,一般體長10-18cm,軀干七棱形,腹部凸出,腹下棱較銳,尾部四棱形,尾端漸細,卷曲。頭冠生小,頂端具5個短小棘,體長為頭長5.3-6.5倍,頭長為吻長2.2-2.5倍,為眼徑5.3-5.9倍。吻細長,管狀,吻長稍大于眼后頭長,管狀,吻長稍大于眼后頭長。眼小而圓,眼上棘較發達,細尖,向后彎曲?谛,前位,鰓蓋突出,鰓孔小。頸部背方具一隆起嵴。頰部下方具一細尖彎貢的頰下棘。體無鱗,由骨環所包,體環11;尾環40-41。背鰭20-21,位于軀干最后2環及尾部最前2環的背方。臀鰭4,短小。胸鰭17-18,扇形。無腹鰭及尾鰭。體黑褐色。眼上有放射狀褐色斑紋。體側背方第1、4、7節小棘基部各具一黑色圓斑,故名。

      3.刺海馬,體側扁,體長20-24cm。體棘、頭棘尖銳而特別發達;頭冠不高,具4-5個銳小棘。體長為頭長5.1-5.8倍;頭長為吻長2.1-2.3倍,為眼徑7.3-7.8倍,吻細長,管狀,吻長大于或等于眼后頭長。眼小,側位,較高。體部骨環11,尾部35-36背鰭18,臀鰭4,短小,胸鰭18,短寬。體淡黃褐色,背鰭近尖端具1縱列斑點,臀鰭、胸鰭淡色,體上小棘尖端淡黑褐色。

      4.大海馬,體側扁,較高,體長20-24cm。頭上小棘發達,體上棱棘短鈍粗強,腹部凸出;頭冠較低,頂端具5個短鈍粗棘。體長為體高5.5-5.8倍;頭長為吻長2.2-2.3倍,為眼徑8.5-9.4倍。吻細長,管狀,吻長等于眼后頭長。鰓蓋突出,具放射狀嵴紋。頭側及眶上、頰下各棘均較粗強。體部骨環11;尾部35-36。背鰭17,臀鰭4,胸鰭16。體淡褐色,頭部及體側有細小暗色斑點,且散布細小的銀白色斑點。背鰭有黑色縱列斑紋。臀鰭、胸鰭淡色。

      5.冠海馬,體側扁,較小,背部隆起,體長為體高7.5倍,為頭長5倍。頭長為吻長2.1倍,為眼徑5倍。頭冠特別高大,約等于吻長,頭冠頂端有4個突起。眼中等大,眼間隔中央凹,兩側各有一眶上突起。體部骨環10,尾部41。體環第1、4、10和尾環第4、10、15各節上的突起較長。背鰭13-14,臀鰭4,胸鰭14。體淡褐色,具暗色斑紋,有時亦呈黑褐色。背鰭亦具暗色縱帶。

      6.小海馬,體側扁,較小,體長7.6-10cm,頭冠低小,上有5個短小鈍棘。體長為頭長4.5-7.8倍,頭長為吻長2.4-3.4倍,為眼徑4.1-6.4倍。吻管短于眼后頭長。鰓蓋凸出,無放射狀嵴紋。頭側及眶上各棘均特別發達。體部骨環11,尾部37-38。以背側棱棘為量發達,其次為腹側棱棘,其他則短鈍或不明顯。腹部很突出不具棱棘。背鰭16-17,位于射干最后3環和尾部第1環的背方,臀鰭4,胸鰭12-13。體灰褐色,頭上、吻部、頰部及體側具不規則斑紋。腹緣黑褐色。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

      1.棲息于近海藻類繁茂處,渡海時,頭部向上,用背鰭和胸鰭的扇動,作直立游泳。常以尾端纏附于海藻莖枝上,以小型浮游甲殼動物為食。

      2.棲息于近海內灣水質澄清、海藻繁茂的低潮區,以尾部卷纏在海藻上,體色常隨環境而變化。喜食活餌,以口吸食端足類、橈足類、糠蝦、毛蝦、磷蝦、螢蝦等浮游甲殼動物。本種產仔多,生長最快噗人工養殖的優良品種。

      3.生態、分布同線紋海馬。

      4.棲息于沿海及內灣的中低潮線一帶海藻叢中雖個體小,生長慢,便適溫性大,成熟期早,飼養3-8個月即達性成熟,夏秋季為繁殖期,每胎產仔數10-400尾左右。

    資源分布

      1.我國分布于東海和南海。

      2.我國分布于東海及南海。浙江、福建、廣東沿海已進行人工養殖。

      3.生態、分布同線紋海馬。

      5.我國渤海有分布,較少。

      6.我國沿海均有分布。

      「性狀

      1.線紋海馬,體呈扁長形而彎曲,長約30cm,黃白色。頭略似馬頭,有冠狀突起,前方有一管狀長吻,口小,兩眼深陷。軀干部七棱形,尾部四棱形,漸細而卷曲,體上有瓦楞形的節紋并具短棘。體輕,骨質堅硬。氣微腥,味微咸。

      2.三斑海馬,體節背部第1、4、7節的短棘基部各有一黑褐色斑點。

      3.刺海馬體長10-20cm。其頭部及體上環節間具尖而細的棘,其尖端呈黑褐色。

      4.大海馬,體長20-30cm,黑褐色。頭部及體側有細小暗色或銀白色斑點。

      5.冠海馬,體較小。頭冠大約等于吻長,頭冠頂端有4個突起。

      6.小海馬,體形較小,7-10cm。棕褐色節紋及短棘均較細小。

      「化學成分

      1.三斑海馬含有谷氨酸(glutamic acid),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甘氨酸(glycine),脯氨酸(proline),丙氨酸(alanine),亮氨酸(leucine)等17種氨基酸;鈣(Ca),磷(P),鈉(Na),鉀(K),鎂(Mg),鐵(Fe),鍶(Sr),硅(Si)等19種無機元素。另外還含有硬脂酸(stearic acid),膽甾醇(cholesterol)。此外還推測含有膽甾二醇(cholesterdiol)。

      2.刺海馬含有蛋白質(protein),脂肪(fat),多種氨基酸。皮膚黃色素為-γ-胡蘿卜素(γ-carotene),紅色素為蝦青素(astaxanthin),剌蛄素(astacene),黑色為黑色素(melanin)。另含乙酰膽堿酯酶,膽堿酯酶,蛋白酶。

      3.大海馬中含精氨酸(arginine),天冬氨酸,丙氨酸,某氨酸,脯氨酸,谷氨酸等20多種氨基酸,尚含有藥用價值較高的;撬幔╰ourine)。另外還含有大量的鈣、鎂、鉀、鈉、鐵,較多的鋅、錳、銅和少量的鉻、鈷、硒等無機元素。

      「炮制」海馬:用水刷凈,切塊或打碎。酒炙海馬:凈海馬用黃酒濕潤,微火烘烤至酥松而呈黃色即成。

      「用法用量」 服:煎湯,1~3錢;或入散劑,0.3~1錢。外用:研末撒。

      「注意事項」孕婦及陰虛陽亢者禁服。

      「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防蛀。

    海馬海馬



    功效與作用編輯本段回目錄

      「性味」 味甘;咸;性溫

      「歸經」 肝;腎經

      「功能主治

      1.溫腎壯陽,散結消腫。用于陽痿,遺尿,腎虛作喘,癥瘕積聚,跌撲損傷;外治癰腫疔瘡。摘錄 《國內藥典》

      2.補腎壯陽,調氣活血。治陽痿,遺尿,虛喘,難產,癥積,疔瘡腫毒。摘錄 《中藥大辭典》

      3.補腎壯陽;散結消腫。主腎虛陽痿;宮冷不孕遺尿;虛喘;癥瘕積聚;跌打損傷;癰瘡腫毒。摘錄 《中華本草》

      「各家論述

      1.《綱目》:海馬,雌雄成對,其性溫暖,故難產及陽虛多用之,如蛤階、郎君子之功也。

      2.《本草新編》:海馬,亦蝦屬也,入腎經命門,專善興陽,功不亞于海狗,更善墮胎,故能催生也。海馬功用不亞膃肭臍,乃尚服腕臍不尚海馬,此世人之大惑也。誰知海馬不論雌雄,皆能勃興陽道,若賜腕臍,必須用雄者始效,貴價而買,仍是贗物,何若用海馬之適用哉。

      3.《本草拾遺》:主婦人難產。

      4.《本草圖經》:婦人將產,燒末被服!懂愻~圖》云,主難產及血氣痛。

      5.《品匯精要》:調氣和血。

      6.《綱目》:暖水藏,壯陽道,消瘕塊,治疔瘡腫毒。

      7.《本經逢原》:陽虛多用之,可代蛤階。

      8.《海南介語》:主夜遺。

      9.《藥材學》:溫通任脈,用于喘息及久喘。

      「復方

      1.治遠年虛實積聚瘕塊:木香一兩,海馬子一對(雌者黃色,雄者青色),大黃(炒、銼)、青橘皮(湯浸,去白,焙)、白牽中(炒)各二兩,巴豆四十九粒。上六味,以童子小便浸青橘皮欽,裹巴豆,以線系定,入小便內再浸七日,取出,教炒黃,去巴豆,只使青稿皮并余藥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三、五沸,去滓,臨睡溫服。(《圣濟總錄》木香湯)

      2.治發背諸惡瘡,兼治療瘡:海馬一雙(炙),穿山甲(黃土炒)、水銀、朱砂各二錢,雄黃三錢,輕粉一錢,腦子、麝香各少許。上除水銀外,各研為末和合,入水銀再研至無屋。針破瘡口,點藥入內,一日一點。(《急救仙方》海馬拔毒散)

      「藥理作用

      1.性激素樣作用:線紋海馬的乙醇提取物,可延長正常雌小鼠的動情期,對去勢鼠則可出現動情期,并使子宮及卵巢(正常小鼠)重量增加。海馬(品種未注明)提取液表現雄性激素樣作用,其效力較蛇床子、淫羊藿弱,但比蛤蚧強。

      2.延緩衰老作用:海馬能延長小鼠(NiH雄性小鼠)缺氧和存活時間,延長小鼠的游泳時間,顯示了較好的抗應激力,增強體質和對外界不良刺激的抵抗力,增強動物的記憶力。海馬對MAO-B(單胺氧化酶B)活性、過氧化脂質均有顯著影響。海馬配人參的制劑經藥理實驗表明,小鼠游泳持續時間明顯延長,并能對抗氫化考的松引起小鼠胸腺萎縮的不良影響,表現出此制劑的補益作用。

    海馬海馬


      「食用方法

      簡單做法:1.將海馬烘干研成粉末,用純正的米酒浸泡一個月,每晚臨睡前飲一小杯;

      2.配以當歸、北芪、黨參、淮山、紅棗、杞子等中藥和雞肉燉湯,當作家常滋補品食用;

      3.每次用一個豬腎,從中間將其剖開,夾住1-2只海馬,盛在一個瓷盅中隔水清燉,晚上臨睡前食用。

      其他做法:

      1.泡海馬酒

      原料:海馬2對,白酒500ml。

      制法:將海馬研碎浸泡于酒中,30天后飲用。每日2次,每次lOml。

      功效:溫腎壯陽,活血散寒。適用于腎陽虛虧所致的畏寒腰酸,神疲乏力,陽痿早泄等。

      2.制海馬散

      原料:海馬l對

      制法:將海馬炙焦,研末,每日睡前服1.5g。主治陽痿,虛煩不眠,神經衰弱等。

      3.海馬切碎與雞或豬骨同燉。具行氣活血,滋補壯陽功效。

      主治:陽痿、不育、虛煩不眠、咳喘、淋巴結結核、胃病、腎炎、腰腿痛、跌打損傷、外傷出血、乳腺炎、腹痛、痞塊、難產等癥。

    附件列表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詞條

    上一篇月見草圖片 下一篇地黃花

    聲明:中藥一號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切勿模仿及使用,具體治療及選購請咨詢醫生或相關專業人士,中藥一號網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詞條信息

    admin
    admin
    超級管理員
    最近編輯者 發短消息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