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808o8"></menu>
  • <menu id="808o8"><strong id="808o8"></strong></menu>
    <menu id="808o8"><tt id="808o8"></tt></menu><center id="808o8"></center>
  • <xmp id="808o8">
    中藥一號網 >>所屬分類 >> 根莖類中藥材    溫里類中藥材    消食類中藥材    藥食同源中藥   

    高良姜

    編輯詞條

      中藥高良姜又叫良姜,高良姜的功效與作用:溫胃,祛風,散寒,行氣,止痛。治脾胃中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噎脯反胃,食滯,瘴瘧,冷癖。

    目錄

    高良姜的功效與作用編輯本段回目錄

    高良姜的功效:

      【炮制】揀凈雜質,水洗,稍浸,撈出,潤透,切片,晾干。

      《綱目》:"高良姜,紅豆蔻,并宜炒過入藥,亦有以姜同吳茱萸、東壁土炒過入藥用者。"

      【性味】辛,溫。

     。保秳e錄》:"大溫。"

     。玻侗静菔斑z》:"味辛,溫。"

      【歸經】入脾,胃經。

     。保独坠谥扑幮越狻罚"入脾、胃二經。"

     。玻侗静菪戮帯罚"入心與膻中、脾、胃四經。"

      【功能主治】溫胃,祛風,散寒,行氣,止痛。治脾胃中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噎脯反胃,食滯,瘴瘧,冷癖。

     、佟秳e錄》:"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亂腹痛。"

     、凇端幮哉摗罚"治腰內久冷,胃氣逆、嘔吐。治風,破氣,腹冷氣痛;去風冷痹弱,療下氣冷逆沖心,腹痛,吐瀉。"

     、邸侗静菔斑z》:"下氣,益聲。煮作飲服之,止痢及霍亂。"

     、堋度杖A子本草》:"治轉筋瀉痢,反胃嘔食,消宿食。"

     、荨侗静輬D經》:"治忽心中惡,口吐清水者,取根如骰子塊,含之咽津,逡巡即瘥;若(口中)臭亦含咽,更加草豆蔻同為末,煎湯常飲之佳。"

     、蕖墩渲槟摇罚"溫通脾胃。"

     、摺兜崮媳静荨罚"治胃氣疼,肚腹疼痛。"

     、唷毒V目》:"健脾胃,寬噎膈,破冷癬,除瘴瘧。"

     、嵋沙伞妒澄锉静荨罚"去白睛翳膜,補肺氣,益脾胃,理元氣。"

     、狻侗静萸笤罚"治腳氣欲吐,目卒赤,頭痛,風冷痹痛。"

     、稀稄V東中藥》:"治寒疝濕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5錢;或入丸、散。

     

    高良姜高良姜


    高良姜的作用:

      1、治卒心腹絞痛如刺,兩脅支滿,煩悶不可忍:高良姜五兩,厚樸二兩,當歸、桂心各三兩。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一升八合,分三服,日二。若一服痛止,便停,不須再服,若強人為二服,劣人分三服。(《千金方》高良姜湯)

      2、養脾溫胃,去冷消痰,大治心脾疼痛,寬胸下氣,進美飲食,療一切冷物所傷:良姜(去蘆)、干姜(炮)等分。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后橘皮湯下。妊娠婦人忌服。(《局方》二姜丸)

      3、治心脾痛:高良姜、檳榔等分,各炒。上為細末,米次調下。(《百一選方》)

      4、治心口一點痛,乃胃脘有滯或有蟲,多因惱怒及受寒而起,遂致終身不瘥:高良姜(酒洗七次,焙,研)、香附子(醋洗七次,焙,研)。上二味,須要各焙、各研、各貯。如病因寒而得者,用高良姜二錢,香附末一錢;如病因怒而得者,用高良姜一錢,香附末二錢,如因寒怒兼有者,用高良姜一錢五分,香附末一錢五分,以米飲湯加入婪汁一匙,鹽一撮,為丸服之。(《良方集腋》良附丸)

      5、治霍亂吐痢腹痛:高良姜,火炙令焦香。每用五兩,打破,以酒一升,煮取三、四沸,頓服。(《備急方》)

      6、治霍亂嘔吐不止:高良姜(生銼)一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大棗一枚(去核),煎至五分,去滓,用水沉冷,頓服。(《圣濟總錄》冰壺湯)

      7、治諸寒瘧疾:良姜、白姜各等分。二味火上煅,留性,為末。每服三錢,雄豬膽一個,水一盞,溫和膽汁調下。(《續本事方》)

      8、治風牙疼痛,不拘新久,亦治腮頰腫痛:良姜一塊(約二寸),全螞一枚(瓦上焙干)。上為末。以手指點藥,如齒藥用,須擦令熱徹,須臾吐出少涎,以鹽湯漱口。(《百一選方》逡巡散)

      9、腳氣欲吐(患腳氣病的人,容易發吐。日常生活,注意早餐多食,午餐少食,晚餐不食,或喝一點豉粥。有發吐感覺時,立即服藥)。用高良姜一兩,加水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如急切間找不到高良姜,可以母姜一兩代替,清水煎服。療效較差,然亦有效。

      10、心脾冷痛(按:即胃痛)。用高良姜四兩,切片,分成四份:一兩以陳米半合炒黃,去米;一兩以陳壁土半兩炒黃,去土;一兩以巴豆三十四個炒黃,去豆;一兩以斑蝥三十四個炒黃,去蝥。另取吳茱萸一兩,酒浸一夜后,同高良姜一起再炒,共研為末,以浸吳茱萸的酒調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服,姜湯送下。此方名"高良姜丸"。又方:高良姜三錢,五靈脂六錢,共研為末。每服三錢,醋湯調下。

      11、養脾溫胃,去冷消痰,寬胸下氣。用高良姜、干姜等分,炮過,研細,加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飯后服,桔皮湯送下。妊婦忌服。

      12、脾虛寒瘧(寒多熱少,不思飲食)。用高良姜(麻油炒)、干姜(炮)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五錢,以豬膽汁調成膏子,臨發病前,熱酒調服。又方:上方所制的藥末,加膽汁和丸,每服四十丸,酒送下。又方:高良姜、干姜,半生半炮各半兩,穿山四三錢,共研為末。每服二錢,豬腎煮酒送下。

      13、雙目突然紅痛。用小管吹高良姜末入鼻。使打噴嚏,紅痛即消。

    高良姜藥理作用 :

      1.溫中止痛作用:高良姜水提物和醚提物能顯著對抗小鼠水浸應激型潰瘍和大鼠鹽酸損傷性潰瘍;水提物對小鼠胃腸道推進有明顯抑制,兩種提取物都能顯著對抗蓖麻油引起的腹瀉,其水提物還對番瀉葉引起的腹瀉有效。水提物有協同轉氨酶升高作用。兩種提取物對麻醉大鼠均有明顯利膽作用,醚提物作用較強。在熱極法和乙酸扭體試驗中,兩種提取物都有明顯鎮痛作用。

      2.對微循環的影響:高良姜為芳香溫痛類中藥,對心絞痛具有快速止痛作用,對輕度使腎上腺素引起的微動脈血流停止或減慢有推遲作用。對管徑收縮時間有推遲作用。在對給腎上腺素10分鐘后使管徑有恢復作用(對照組繼續收縮),還有對微動脈輕度收縮作用。

      3.對缺氧和受寒小鼠的影響:給小鼠灌胃高良姜醚提物和水提物都能延長斷頭小鼠張口動作持續時間和KCN中毒小鼠的存活時間,但不影響NaNO2中毒小鼠存活時間。醚提物還能延長常壓密閉缺氧小鼠的存活時間和減慢機體耗氧速度,其水提物不延長常壓密閉缺氧小鼠的存活時間,但能提高小鼠在低氧條件下的氧利用能力。兩種提取物對受寒小鼠的存活時間均無影響。

    各家論述編輯本段回目錄

      【各家論述】

     、贄钔铃"噫逆胃寒者,高良姜為要藥,人參、茯苓佐之,為其溫胃,解散胃中風邪也。"

     、凇侗静輩R言》:"高良姜,祛寒濕、溫脾胃之藥也。若老人脾腎虛寒,泄瀉自利,婦人心胃暴痛,因氣怒,因寒痰者,此藥辛熱純陽,除-切沉寒窟冷,功與桂、附同等。茍非客寒犯胃,胃冷嘔逆,及傷生冷飲食,致成霍亂吐瀉者,不可輕用。葉正華曰:古方治心脾疼,多用良姜。寒者,與木香、肉桂、砂仁同用至三錢。熱者,與黑山梔、川黃連、白芍藥同用五六分,于清火藥中,取其辛溫下氣、止痛。若治脾胃虛寒之證,須與參、耆、半、術同行尤善,單用多用,辛熱走散,必耗沖和之氣也。"

     、邸侗静菪戮帯罚"良姜,止心中之痛,然亦必與蒼術同用為妙,否則有愈有不愈,以良姜不能去濕故耳。"

     、堋侗窘浄暝罚"良姜,寒疝小腹掣痛,須同茴香用之。產后下焦虛寒。瘀血不行,小腹結痛者加用之。"

     、荨侗静萸笳妗罚"良姜,同姜、附則能入胃散寒;同香附則能除寒祛郁。若傷暑泄瀉,實熱腹痛切忌。此雖與干姜性同,但干姜經炮經制,則能以去內寒,此則辛散之極,故能以辟外寒之氣也。"

     、蕖侗静菡x》:"良姜大辛大溫,潔古謂辛熱純陽,故專主中宮真寒重癥;《別錄》獨以治胃冷氣逆,霍亂腹痛者,正以霍亂皆中氣大寒,忽然暴仆,俄頃之間,胸腹絞痛,上吐下瀉,即四肢冰冷,面唇舌色淡白如紙,脈伏不見,冷汗如油,大肉陡削。良由盛暑之時,乘涼飲冷,汩沒真陽,致中氣暴絕,見癥如是之劇,甚者一、二時即已告斃,此非大劑溫熱,萬不能挽回垂絕之元陽。姜、附、吳萸、良姜、蓽茇之屬,均為此癥必須要藥。惟近賢王孟英、陸九芝兩家,所論霍亂,皆主濕熱而言,且謂肢冷脈伏,即是熱深厥深之候,萬萬不可用四逆法者,此則當時見癥之不同,蓋亦天時人事之變遷,固自有不可一概論者。此當以舌苔之魄白與黃膩辨之,而所瀉所吐之物,一則清澈如水,一則穢氣惡濁,亦必確乎有憑,固不患臨癥時之無所適從者也。""減器言止痢者,當以虛寒滑利言之,必非涅熱積滯之腸?可知。甄權謂治腹內久冷氣痛,大明謂治轉筋、瀉痢,則即真寒之霍亂轉筋也。又謂治反胃,則胃中無火,食入反出之朝食暮吐,完谷清澈者也。蘇頌謂含塊咽津,治忽然惡心嘔清水,亦胃寒之癥。瀕湖謂健脾胃、寬噎膈、破冷痹、除瘴瘧,皆以陰霾填塞者言。而胃燥津枯之噎膈,濕熱穢蝕之瘴瘧,非可一概論矣。"

    各種姜的區別

      生姜:為姜科多年生草本姜的新鮮根莖,全國各地均產,秋末采挖,鮮用或埋入砂中備用。性――微溫,歸肺、脾經,功效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
    干姜:為姜科多年生草本姜的干燥根莖,冬季采收,趁鮮切片曬干或低溫烘干,生用。性辛,熱,歸脾、胃、心、肺經,功效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
      高良姜:為姜科多年生草本高良姜的干燥根莖,夏末秋初采挖,曬干,生用。性辛,熱,歸脾、胃經,功效有散寒止痛,溫中止嘔
      煨姜,為生姜用紙包浸濕置為上煨熟入藥。
      沙姜(山奈):溫中,消食,止痛。治心腹冷痛,停食不化,跌打損傷,牙痛。用于胸隔脹滿,脘腹冷痛。飲食不消。


      生姜偏于發汗解表,干姜、炮姜偏于溫中回陽,高良姜偏于散寒止痛,沙姜偏于消食。
      生姜用鮮品,味辛性溫,長于發散外寒,又能止嘔,多用于外感風寒之表證,及嘔吐之證
      干姜為母姜的干燥品,性辛溫熱,走散之力已減,溫中之功為強,為治療脾胃寒證之要藥,并能回陽,溫肺化飲
      炮姜經過火炮,辛減轉苦澀,溫經止血是其所長,多用于虛寒性出血
      故有: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之說,
      高良姜:具有溫中散寒止痛之功,似干姜而溫胃之功過之
      沙姜偏于消食。
      干姜與高良姜均屬辛熱溫里之品。都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作用,皆可用于院腹冷痛、惡心嘔吐之癥,故兩者常同用,方如二姜丸( 《局方》 )。但干姜溫中而能止瀉,并有回陽和溫肺化痰之功。而高良姜則散寒止痛的效力強于干姜,并無回陽和溫肺化痰之功。這是兩者的異同點

    高良姜禁忌編輯本段回目錄

      陰虛有熱者忌服。

      《本草經疏》:"胃火作嘔,傷暑霍亂,火熱注瀉,心虛作痛,法咸忌之。"

      1、胃熱者忌服!对颇现兴幹尽
      2、陰虛有熱者忌服。
      3、胃火作嘔,傷暑霍亂,火熱注瀉,心虛痛,法咸忌之!侗静萁浭琛

    高良姜食用方法編輯本段回目錄

      高良姜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莖,高良姜有溫胃散寒,消食止痛的功效,高良姜主治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嘔吐,噯氣吞酸。
      高良姜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5錢;或入丸、散。
      高良姜香附茶
      功效:溫胃止痛。適用于慢性胃炎氣滯胃痛患者。
      材料:高良姜100克,香附200克,紅糖適量。
      制法:把高良姜、香附洗凈,烘干后研成末。每10克為1包,加入適量紅糖,裝入濾紙包中。每次取1包用沸水沖泡,加蓋悶15分鐘后飲用。

    高良姜香附雞肉湯
      功效:行氣疏肝、祛寒止痛,治潰瘍病、肝氣犯胃、寒邪犯胃、胃脘脹痛、時作時止、時有噯氣、嘔吐。
      材料:雞肉250克,高良姜15克,香附?12克,紅棗4枚。
      做法:雞肉切去肥脂,放入開水中焯過,吊干水。把全部用料放入鍋內,加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小時,調味即可。

    高良姜湯
      功效:溫里散寒,下氣行滯,主治心腹突然絞痛如刺,兩脅支滿煩悶不可忍。
      組成:高良姜15克厚樸6克當歸桂心各9克
      用法:上藥哎咀。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一日二次分服。若一服痛止,便停,不須更服。
      來源:《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高良姜花椒粥
      功效:暖胃散寒,溫中止痛。適用于脾胃虛寒,心腹冷痛,嘔吐,呃逆,口吐清水,腸鳴腹瀉等。
      材料:干姜5片,高良姜4克,花椒3克,粳米100克,紅糖15克
      制作:將干姜、高良姜、花椒洗凈,姜切成片,以白凈的紗布袋盛之,與淘洗凈的粳米同加清水煮沸,30分鐘后取出藥袋,煮制成粥。
      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長期服食可見效。
      來源:《千家食療妙方》

    高良姜粥
      功效:散寒止痛,健脾和胃,適用于老年消化性潰瘍脾胃虛寒型之胃脘隱痛或冷痛、喜溫喜按、嘔惡、大便溏薄等。
      材料:高良姜15克,粳米100克。
      制法:用水750毫升煎高良姜,煎至500毫升,去渣,入粳米,文火熬煮至米熟爛成粥。

    高良姜粥1
      功效:主治心腹冷氣,往往結痛,或遇風寒及吃生冷即痛發動。 【高良姜】高良姜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處方:高良姜半兩(銼),粳米2合,陳橘皮半分(湯浸,去白瓤,末)。
      用法:以水3大盞,煎高良姜、陳皮,取汁1盞半,去滓,投米煮粥?崭故持。
      來源:《圣惠》卷九十六

    高良姜粥2
      功效:主治脾胃冷氣,虛勞羸瘦,不能下食。
      處方:高良姜3兩(銼),羊脊骨1具(捶碎)。
      用法:以水1斗,煮2味,取5升,去骨等,每取汁2大盞半,用米2合,入蔥、椒、鹽作粥食之;或以面煮(食不)飩作羹并得。
      來源:《圣惠》卷九十七

    高良姜粥3
      功效:主治心腹冷結痛,或遇寒風及吃生冷即發動;魜y,吐利腹痛。
      處方:高良姜6分(銼),米3合。
      用法:上以水2升,煎高良姜,取1升半,去滓,投米煮粥食之。
      來源:《醫方類聚》卷九十四引《食醫心鑒》

    高良姜粥4
      功效:主治老人冷氣,心痛郁結,兩脅脹滿。
      處方:高良姜2兩(切,以水2升.煎取1升半汁),青粱米4合(研淘)。
      用法用量:上以姜汁煮粥,空心食之,日1服。
      來源:《養老奉親》

    高良姜散
      功效:主治小兒冷傷,脾胃氣不和,心腹痛,不欲飲食。
      組成:高良姜1分(銼),陳橘皮1分(湯浸,去白瓤,焙),人參半兩(去蘆頭),草豆蔻1分(去皮),當歸1分(銼碎,微炒),桂心1分。
      制法:上為粗散。
      用法: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來源:《圣惠》卷八十四。

    高良姜粥
      功效:主治心腹冷痛。
      組成:高良姜15克(為末)粳米90克
      用法:上藥用水1.5升,煎高良姜至1升,去滓,下米煮粥食之。
      來源:《飲膳正要》卷二。

    高良姜豬脊骨粥
      功效:主要治療腰肌勞損寒濕型:腰痛、陰雨天受涼或勞累后加重,喜暖畏寒、重著乏力、不能直立、活動欠佳,苔白滑、脈弦細。
      做法:高良姜10克,苡仁30克,生姜10片,杜仲10克,寄生20克,水煎去渣,再加豬脊骨250克,大米120克,煮粥調味服。

    高良姜雙烏暖胃酒
      功效:溫通經絡、暖補脾胃,主治脾胃虛弱、精神疾乏。
      配方:川烏(燒存性)、草烏(燒存性)、當歸、黃連、生甘草、高良姜、陳皮各5克,燒酒5000毫升,甜酒2500毫升,紅砂糖520克。
      制法:將前7味搗碎,入布袋,待用;另將紅砂糖,以水醋各半調勻,去渣,與藥袋同置容器中,加入燒酒和甜酒,密封,浸泡5天后,過濾去渣,即成。
      用法:口服。不拘時候,隨量飲用。
      來源:《藥酒匯編》。

    僵蠶高良姜茶
      功效:祛風散寒,化痰止痛。
      組成:白僵蠶(去絲、嘴)、高良姜等分。
      制法:按原方用藥比例,共研細末,混勻。每服取10――15克,加茶葉末6克,置保溫瓶中,用沸開水適量沖泡,蓋悶30分鐘后,分2――3次代茶飲。每日1――2劑。
      宜忌:非風寒所致者不宜用。
      來源:《百一選方》

    高良姜圖片編輯本段回目錄

        
      

    高良姜高良姜

      

    高良姜高良姜

      

    高良姜高良姜

      

    高良姜高良姜

      

    高良姜高良姜

      

    高良姜高良姜

    附件列表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詞條

    下一篇炮姜

    聲明:中藥一號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切勿模仿及使用,具體治療及選購請咨詢醫生或相關專業人士,中藥一號網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詞條信息

    admin
    admin
    超級管理員
    最近編輯者 發短消息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