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綿萆粟,多年生纏繞草質藤本 。為薯蕷科植物綿萆粟或福州薯蕷的根莖。質柔軟,易折斷。無臭,味微苦。功效與作用:祛風濕;利濕濁;消腫毒。主風濕痹痛;腰膝酸痛;小便混濁;淋瀝;白帶。
綿萆粟的功效:
【別名】畚箕斗、山畚箕、山薯、狗糞棵、大萆粟
【性味】苦;辛;平
【功能主治】祛風濕;利濕濁;消腫毒。主風濕痹痛;腰膝酸痛;小便混濁;淋瀝;白帶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20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臨床應用】用于淋病白濁,白帶過多,濕熱瘡毒,腰膝痹痛。
綿萆粟的藥理作用:
1、山萆粟根莖中所含之薯蕷皂甙或薯蕷皂素毒甙有殺昆蟲作用。薯蕷皂甙、克拉塞林甙還有杭真菌作用(如須癬毛菌Trichophytonmentagrophytes)。蘇聯產同屬植物高加索薯蕷Dioscoreacaucasica對兔的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有治療作用。其皂甙有擬膽堿樣作用,能擴張末梢血管、降低血壓、增強胃腸平滑肌的運動,并能升高血糖,對抗小鼠的化學性驚厥,以及提高大鼠胃腸等各種組織的通透性。
2、綿萆粟總皂甙可降低血清膽固醇。以高膽固醇(l%)飼料飼養60天齡雄鵪鶉,60天后對照組和綿萆粟總皂甙組血清膽固醇濃度分別為1265±360mg%、1185±167mg%,主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率分別為58.3%和8.3%,說明綿萆總皂甙在不影響血清膽固醇濃度情況下具有顯著降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率的作用。
萆粟配伍懷牛膝 萆粟祛風濕、止痹痛;懷牛膝補肝腎、強筋骨.二者合用 扶正祛邪并施 用于治療著痹之肢體重痛、腰膝酸軟等癥.
萆粟配伍石菖蒲 萆粟利濕而祛濁;石菖蒲芳香通竅而除濕濁.二者伍用 其利濕化濁之功更著 用于治療濕濁不化之尿濁、尿頻等癥.
萆粟配伍威靈仙 萆粟祛風除濕;威靈仙祛風濕、通經絡、止痹痛.二者合用 則祛風除濕之功效更強 用于治療行痹、著痹之關節腫痛、屈伸不利者.
萆粟配伍益智仁 萆粟利濕祛濁、除痹止痛 功擅除濕 以分利為主;益智仁溫脾止瀉攝唾、補腎固精縮尿 長于溫補 以固澀為主.二者合用 共奏溫補脾腎、通利小便、分清別濁之功效 用于治療腎陽式微、下焦虛寒之小便白濁、頻數無度、淋漓不爽以及婦女帶下等癥[4] .
1、治真元不足,下焦虛寒月、便白濁,頻數無度,被面如油,光彩不定,漩腳澄下,旋如膏糊;或小便頻數,雖不白濁,亦能治療: 益智仁、川萆粟、石菖蒲、烏藥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鹽一捻,同煎至七分,溫服,食前。(《楊氏家藏方》萆粟分清散)
2、治小便頻數: 川萆粟(洗)為細末,酒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鹽湯、鹽酒任下。(《濟生方》萆粟丸)
3、治小腸虛冷,小便頻數: 牛膝(酒浸,切,焙)、續斷、芎?各半兩,萆粟二兩。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招柠}湯下四十丸;或作湯,入鹽煎服亦得。(《圣濟總錄》牛膝丸)
4、治小便混濁: 鮮萆粟根頭刮去皮須,每次二兩,水煎服。(《泉州本草》)
5、治陰痿失溺:萆粟二錢,附子一錢五分。合煎湯內服。(《泉州本草》)
6、治腰痛,腳氣:破故紙(生)、續斷、木瓜干、牛膝(酒浸)、杜仲(去皮銼,姜制炒斷絲)各一兩,萆粟二兩。上為末, 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鹽湯、鹽酒任下。(《三因方》立安丸)
7、治小腸氣及腰痛: 萆粟、杜仲(酥炒去絲)、葫蘆巴(生脂麻炒)、破故紙(炒)、小茴香(鹽水浸一宿)各一兩,胡桃仁(湯去皮)二兩。各為末,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鹽酒送下,或鹽湯亦可。(《瑞竹堂經驗方》喝起丸)
8、治腳氣腫痛,不能動履,不論寒熱虛實,久病暴發皆可:萆粟五錢,黃柏、蒼術、川牛膝、木瓜、豬苓、澤瀉、檳榔各二錢。水二大碗,煎一碗。每日食前服一劑。(《本草切要》)
9、治丈夫腰腳痹、緩急,行履不穩者: 萆粟二十四分,杜仲八分。搗篩。每旦,溫酒和服三錢巴,增至五錢匕。禁食牛肉。 (《廣利方》)
10、治風寒濕痹,腰骨強痛: 干萆粟根,每次五錢,豬脊骨半斤合燉服。(《泉州本草》)
11、.治腸風,痔漏: 萆粟、貫仲等分。搗羅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空心,食前服。(孫用和)
腎虛陰虧者禁服。
1、《本草經集注》:薏苡仁為之使。畏葵根、大黃、柴胡牡蠣、前胡。
2、《本草經疏》:下部無濕,陰虛火熾,以致溺有余瀝,莖中痛,及腎虛腰痛,并不宜服。
3、《本草備要》:忌茗、醋。
4、《本經逢原》:陰虛精滑及元氣下陷不能攝精,小便頻數,大便引急者,誤用病必轉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