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膽礬,別名叫做藍礬、石礬、五水合硫酸銅等。為天然或人工制造的含水硫酸銅結晶體。為不規則的塊狀結晶體,大小不一,深藍色或淡藍色,半透明。露置于干燥空氣中,緩緩風化。加熱燒之,即失去結晶水變成白色,遇水則又變蘭。質脆,易碎,能溶于水。無臭,味澀。具有:祛風痰,消積滯,燥濕殺蟲。用于風熱痰涎壅塞,癲癇;外用治口瘡,風眼赤爛,瘡瘍腫毒等功效與作用。
膽礬的功效:
【性味】 酸辛,寒,有毒。
1.《本經》:"味酸,寒。"
2.《吳普本草》:"神農:酸,小寒。李氏:大寒。桐君:辛,有毒。扁鵲:苦,無毒。"
3.《藥性論》:"有大毒。"
4.《日華子本草》:"味酸澀,大毒。"
【歸經】 入肝、膽經。
1.《綱目》:"入少陽膽經。"
2.《藥品化義》:"入肝、膽二經。"
【功能主治】 催吐,祛腐,解毒。治風痰壅塞,喉痹,癲癇,牙疳,口瘡,爛弦風眼,痔瘡,腫毒。
1.《本經》:"主明目,目痛,金瘡,諸癇痙,女子陰蝕痛,石淋,寒熱,崩中下血,諸邪毒氣。"
2.《別錄》:"散癥積、咳逆上氣及鼠瘺惡瘡。"
3.《藥性論》:"破熱毒。"
4.《唐本草》:"主下血赤白,面黃,女子臟寒。"
5.《日華字本草》:"治蛙牙,鼻內息肉。"
6.《本草圖經》:"吐風痰。"
7.《本草蒙筌》:"治喉蛾毒。"
8.《本草匯言》:"消喉痹,療齒疳齦爛。"
9.《玉楸藥解》:"治腳疽、痔瘺、楊梅、金瘡、白癜,一切腫痛,帶下、崩中,上氣,眼疼弦爛,瘋狗咬傷,百蟲入耳,腋下狐臭。"
10.《醫林纂要》:"行肝風,瀉肝火,斂肺氣,清肺邪,亦兼補心,軟堅去毒。功用略同白礬。"
膽礬的作用:
1.治纏喉風、急喉痹:鴨嘴膽礬二錢半,白僵蠶(炒、去絲嘴)半兩。上為細末。每服少許,以竹管吹入喉中。(《濟生方》二圣散)
2.治口瘡、喉閉、乳蛾:膽礬一錢,熊膽一錢,廣木香三分。通為細末,以木鱉子一個,去殼,磨井水,以鵝翎蘸藥敷之。(《攝生眾妙方》)
3.治初中風癱緩,一日內:細研膽礬如面。每使一字許,用溫醋湯下,立吐出涎。(《譚氏小兒方》)
4.治牙疳:胡黃連五分,膽礬、兒茶各五厘。為末敷。(《沈氏尊生書》膽礬散)
5.治走馬牙疳:北棗一枚去核,入鴨嘴膽礬,紙包煉赤,出火毒,研末敷之。(《簡便單方》)
6.治口舌生瘡:膽礬一分,干蟾一分(炙)。共研為末。每取小豆大,摻在瘡上,良久,用新汲水五升漱口,水盡為度。(《圣惠方》)
7.治小兒鼻疳蝕爛:膽礬燒煙盡,研末摻之。(《瀕湖集簡方》)
8.治風眼赤爛:膽礬三錢。燒研,泡湯日洗。(《明目經驗方》)
9.治痔瘡熱腫:鴨嘴青膽礬(煅、研),蜜水調敷。(《仁齋直指方》)
10.治腫毒不破:膽礬、雀屎各少許,點之。(《仁齋直指方》)
11.治甲疽胬肉疼痛,膿血不止:石膽半兩,煅過細研,敷瘡上,日二、三度。(《圣濟總錄》石膽散)
12.治風犬咬毒:膽礬末敷之。(《濟急仙方》)
13.治百蟲入耳:膽礬末和醋灌之。(《千金方》)
不良反應機制
膽礬中主要成分為硫酸銅,誤服、超量均可引起中毒。硫酸銅能刺激傳人神經的沖動經迷走及交感神經傳導至延髓的嘔吐中樞。由于反復劇烈的嘔吐,可致脫水、和休克,同時損害胃粘膜,甚至造成急性胃穿孔。硫酸銅溶液局部有很強的腐蝕作用,能使口腔、食管、胃腸道的粘膜充血、水腫、潰瘍和糜爛。銅也是一種神經肌肉毒,當銅進入人體后,可有全身中毒癥狀,損害肝、腎,引起脂肪變性和壞死,對中樞神經先興奮后轉為抑制。
不良反應
主要中毒表現為:惡心、嘔吐、流涎、頭痛、頭暈、口中有特殊金屬味,舌苔、牙齒、牙齦可被染為藍色,腹痛、腹瀉、嘔吐物和排泄物也呈藍色,黃疸、小便帶血、心動過速、心律失常、面色蒼白、肝區疼痛、血細胞減少,血壓下降、虛脫、昏迷不醒、呼吸困難等。中毒時間延長時,可造成肝損害,出現血尿、少尿、或無尿。嚴重時可有血管麻痹、血壓急劇下降、脈搏增快、狂躁、譫妄或昏迷抽搐,最后死于循環衰竭。
治療與解救
(1)中毒后立即口服含豐富蛋白質的食品,如蛋清、牛奶、豆漿等,形成蛋白銅鹽而沉淀,阻止胃腸道吸收,保護胃粘膜。而后用l%亞鐵氰化鉀洗胃解毒。
(2)解毒劑首選依地酸二鈉,成人每日1g,小兒每次15~25mg/kg,每日2次,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靜滴,每個療程不超過5天。也可用青霉胺,成人每次口服0.3g,3~4次/日,小兒每日20~25mg/kg,分3~4次口服,也可用1~3g加入葡萄糖液中靜滴。二巰基丁二酸鈉2g加入20ml注射用水靜脈注射,以后每次1g,4~8小時1次,5天為一療程。
(3)內服通用解毒劑;硫酸鎂37g,硫酸氫鈉12.5g,氫氧化鈉1g,硫化氫4g,加水至1000ml,搖勻,每次50~100ml,口服;硫酸亞鐵飽和液100ml,碳酸鎂88g,藥用炭40g,加水至800ml,混勻,每次服50~100ml。
(4)對癥治療:有溶血時可用氫化可的松、碳酸氫鈉,必要時輸血。血壓下降或心力衰竭時,給予抗休克治療。
(5)中藥治療:烏豆衣30g,當歸15g,黃芪30g,阿膠12g(烊化),茵陳15g,三七粉3g(沖水服),水煎服!
體虛者忌服。
、佟侗静萁浖ⅰ罚"水英為之使。畏牡桂,菌桂、芫花、辛夷、白薇。"
、凇端幮哉摗罚"陸英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