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808o8"></menu>
  • <menu id="808o8"><strong id="808o8"></strong></menu>
    <menu id="808o8"><tt id="808o8"></tt></menu><center id="808o8"></center>
  • <xmp id="808o8">
    中藥一號網 >>所屬分類 >> 礦石類中藥材    清熱類中藥材   

    人中黃

    編輯詞條

      人中黃,為甘草末置竹筒內,于人糞坑中浸潰后的制成品。完整者呈圓柱形,外表及斷面均呈暗黃色,稍粗糙,可見到甘草的纖維,縱橫交織,相互凝聚,有時外表尚附有灰黃色的竹衣殘片。質緊密略堅硬,表面易于剝落,有特殊氣味。以干燥、不霉者為佳。

    目錄

    人中黃的功效與作用編輯本段回目錄

    人中黃的功效

      【性味】 甘,寒。

      1.《本草匯言》:"味苦微甘,氣大寒,無毒。"

      2.《本經逢原》:"甘咸,寒,無毒。"

      3.《本草求真》:"味甘,性寒。"

      【歸經】 入心、胃經。

      1.《本草備要》:"入胃。"

      2.《玉揪藥解》:"入手少陰心、足少陽膽經。"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解毒。治傷寒熱病,大熱煩渴,熱毒斑疹,丹毒,瘡瘍。

      1.《日華子本草》:"治天行熱疾。"

      2.《本草蒙筌》:"治疫毒。"

      3.《本草經疏》:"解胃家熱毒。"

      4.《本草備要》:"瀉熱,清痰火,消食積,大解五臟實熱。治天行熱狂,痘瘡血熱,黑陷不起。"

      5.《本經逢原》:"解天行狂熱,溫毒發斑。"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布包),2~3錢,或入丸、散。



    人中黃人中黃



    人中黃的作用

      1.辟瘟:人中黃不拘多少,飯為丸,綠豆大,下十五丸。(《松峰說疫》人中黃丸)

      2.治大熱發渴:人中黃兌白糖開水服。(《四川中藥志》)

      3.治瘟疫熱盛:人中黃,黃連、石膏煎服。(《四川中藥志》)

      4.治嘔血吐痰,心煩骨蒸者:人中黃為末,每服三錢,茜根汁、竹瀝、姜汁和勻服之。(《丹溪心法》)

      5.治丹毒:人中黃二錢,金銀花一錢五分,牡丹皮一錢五分,生山梔二錢。水煎,一日三次分服。(《現代實用中藥》)

      6.治河豚、菌毒及一切惡瘡:人中黃、酒大黃,末,等分。無灰酒服,須臾瀉利,毒即隨出,雖大渴,不可飲水。(《本經逢原》)

    人中黃禁忌編輯本段回目錄

      《本草經疏》:"傷寒溫疫非陽明實熱者不宜用;痘瘡非火熱郁滯因而紫黑干陷倒靨者不宜用。"

    人中黃圖片編輯本段回目錄

          
      

    人中黃1人中黃1

      

    人中黃2人中黃2

      

    人中黃3人中黃3

    附件列表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詞條

    上一篇蟾酥 下一篇雷公藤

    聲明:中藥一號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切勿模仿及使用,具體治療及選購請咨詢醫生或相關專業人士,中藥一號網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詞條信息

    中藥大全
    中藥大全
    圣賢
    最近編輯者 發短消息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