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808o8"></menu>
  • <menu id="808o8"><strong id="808o8"></strong></menu>
    <menu id="808o8"><tt id="808o8"></tt></menu><center id="808o8"></center>
  • <xmp id="808o8">
    中藥一號網 >>所屬分類 >> 草藥類中藥材    清熱類中藥材   

    紫花地丁

    編輯詞條

      紫花地丁,別名又叫鏵頭草、光瓣堇菜等。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春、秋二季采收,除去雜質,曬干。本品多皺縮成團。主根長圓錐形,直徑1~3mm;淡黃棕色,有細縱皺紋。葉基生,灰綠色,展平后葉片呈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5~6cm,寬1~2cm;先端鈍,基部截形或稍心形,邊緣具鈍鋸齒,兩面有毛;葉柄細,長2~6cm,上部具明顯狹翅;ㄇo纖細;花瓣5,紫堇色或淡棕色;花距細管狀。蒴果橢圓形或3裂,種子多數,淡棕色。氣微,味微苦而稍黏。

    目錄

    紫花地丁的功效與作用編輯本段回目錄

    紫花地丁的功效:

      紫花地丁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主治黃疸、痢疾、乳腺炎、目赤腫痛、咽炎;外敷治跌打損傷、癰腫、毒蛇咬傷等。紫花地丁配伍蒲公英:二者均可清熱解毒消腫。紫花地丁解毒力強,尤除疔毒;蒲公英兼可疏肝散滯,善治乳癰。二藥合用,有清熱解毒、消腫行滯之功效。 紫花地丁在早春,淡紫色小花競相開放,夏秋季一片翠綠,是很好的園林綠化植物。種源、苗源可近地取材,投資少,效益高。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

      【炮制】 除去雜質,洗凈,切碎,干燥。
      【性味】 苦、辛,寒。
      【歸經】 歸心、肝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用于疔瘡腫毒,癰疽發背,丹毒,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15~30g。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



     

    紫花地丁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的作用

      1、黃疸內熱。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錢,酒送下。
      2、癰疽惡瘡。用紫花地。ㄟB根)、蒼耳葉等分,搗爛,加酒一杯,攪汁服下。
      3、癰疽發背。用三伏天收取的紫花地丁草,搗碎,和白面,放醋中泡一夜,貼瘡上,極有效。
      4、疔瘡腫毒。用紫花地丁草搗汁服。又方:用紫花地丁草、蔥頭、生蜜一起搗爛貼患處。又方:用紫花地丁根、去粗皮,同白蒺藜共研為末。加油調勻涂患處。
      5、喉痹腫痛。用紫花地丁葉,加醬少許,研成膏,點入喉部。取吐為效。
      6、紫花地丁多用于熱毒壅盛之時,不但可以配合備注中所說的銀花、連翹、野菊花等藥材同用,更可與敗醬草和黃芪同用,不但加強紫花地丁的消腫、治癰等效力時還起到一個托毒的功效?芍^之一舉兩得啊

      7、紫花地丁治蛇毒咬傷:紫花地丁兼可解蛇毒,用治毒蛇咬傷,可用鮮品搗汁內服,亦可配雄黃少許,搗爛外敷。此外,還可用于肝熱目赤腫瘤,常與菊花、蟬蛻等藥用。
      

    藥物配伍

      1、紫花地丁配伍蒲公英: 二者均可清熱解毒消腫。紫花地丁解毒力強, 尤除疔毒;蒲公英兼可疏肝散滯, 善治乳癰。二藥合用, 有清熱解毒、消腫行滯之功效, 用於治療乳癰、及其他外科陽證瘡瘍。
      2.紫花地丁配伍野菊花: 二者均有清熱解毒消腫之功效,配伍應用、 效用更強, 用於治療熱毒熾盛之蛇頭疔、紅絲疔及多種外科陽證疾病。
      3.配銀花,解毒涼血,消腫散熱之功增強。
      4.紫花地丁多用于熱毒壅盛之時,不但可以配合連翹、野菊花等藥材同用,更可與敗醬草和黃芪同用,不但加強紫花地丁的消腫、治癰等效力時還起到一個托毒的功效。
      5.治腸癰:常與大黃、紅藤、白花蛇舌草等同用。

      

    臨床應用

      1、治療呼吸道感染:地丁草、大青葉、魚腥草、鴨跖草、貫眾各100g。共制成沖劑20袋,每袋18g。
      紫花地丁每次1袋,每日2次,連服7天,停用其他清熱藥物與抗生素。治療60例,顯效39例,有效18例,無效3例。[中藥材1992;15(9):45]
      2.治療化膿性感染:鮮紫花地丁,洗凈,搗爛,將患處用溫水洗凈后外敷之。治療外傷引起的皮膚化膿性感染19例, 一般在2~3天痊愈。[江西醫藥1996;(7):372]
      3.治療扁平疣:地丁草、半枝蓮、板藍根、生苡仁各15g,常山6g。每日1劑,上午服頭煎,下午服2煎。藥渣加適量水略煎后趁熱洗滌患處,洗后抹干,不用水清洗。7天為1療程。治療26例,痊愈14例,好轉4例,無效8例。[浙江中醫雜志1991;26(5):214]
      4.治療褥瘡:地丁、銀花、蒲公英各50g,罌粟殼20g,赤石脂40g,共研極細面備用。取藥粉適量,用50度的白酒調成糊狀,平敷患處,外用紗布覆蓋固定。24小時換藥1次。若同時配合理療或按摩效果更佳。治療32例(Ⅰ期者22例,Ⅱ期者10例),痊愈28例,好轉4例。[吉林中醫藥1992;(2):30]
      5.五味消毒飲(《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治各種疔毒,癰瘡疔腫,局部紅腫熱痛,或發熱,舌紅脈數者:金銀花9g,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3.6g。先水煎,后加五灰酒半盞;藥渣再加如法煎服,蓋被取汗。方中紫花地丁清熱解毒,為臣藥。
      6.(《普濟方》)治喉痹:箭頭草葉,研,入醬少許,筆蘸入喉中,吐。方中紫花地丁清熱解毒,為君藥。
      7.地丁膏(《惠直堂經驗方》)治乳吹并一切毒:黃花地。雌压ⅲ、紫花地丁各240g。以長流水洗凈,用水煎汁去渣,又熬成膏攤貼。方中紫花地丁清熱解毒,為君藥。

    紫花地丁的食用方法編輯本段回目錄

      紫花地丁全草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甙類、黃酮類等成分。其全草可食用,一般春秋季采收,摘后,用清水洗干凈,然后放入開水中略微焯一下,撈出后可涼拌、炒菜。

      做法指導

      1. 凡各種疔毒癰瘡,紅腫熱痛者,可單用鮮品搗汁服,并用其渣敷患處;或與金銀花、蒲公英、野菊花配伍。
      2. 若氣血虧虛者,可加入當歸、黃芪;若濕熱凝結骨癰疼痛高腫者,可與茯苓、車前子、金銀花、牛膝同用,以利濕清熱。
      3. 凡頸項瘰疬結核者,可與夏枯草、玄參、貝母、牡蠣相合,以散結消腫。

      藥膳吃法

      紫花地丁散
      【別名】 消毒湯(《袖珍方》卷六引《德生堂方》)。
      【處方】 紫花地丁 當歸 赤芍藥 大黃 黃耆 金銀花各15克 甘草節6克
      【制法】 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治諸毒惡瘡腫痛。
      【用法用量】 每次30克,用水150毫升,酒75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隨上下服之。
      【摘錄】 《普濟方》卷二七五引《德生堂方》

     

      蒸紫花地丁
      材料:紫花地丁500克,面粉300克左右,鹽5克,色拉油15毫升,麻油10毫升,其他可按個人口味。
      做法
      1、將菜摘干凈,清水洗凈。這很需要耐心,我洗了不下10遍的時候,還覺得菜里有些干草屑。
      2、將清洗過的菜,盡量攤開晾去水氣。這點很重要,如果水氣太大,不僅會需要放很多面,而且面多了口感差會發粘。
      3、將晾后的菜另置一鍋,放適量色拉油,反復揉搓后醒5分鐘。呵呵,油放多點口感會更柔軟些,可是會長肉肉。
      4、在3內放普通白面,當然也可以放點玉米面或是豆面,反復攪拌至菜表面均勻有一層薄薄的面粉。面放的多少與菜的干濕程度及不同的菜的含水量有關,多做幾次就有感覺了。
      5、開水上鍋蒸10分鐘,撒入鹽,蓋鍋再蒸2分鐘。
      6、出鍋,按照自己的喜好加入佐料,開吃!
      小訣竅
      菜洗干凈后晾的時間長一些,可減少面粉的用量,并且做出的菜清爽不粘,這款菜的技術含量就在如何把面粉的量放得恰到好處。
      出鍋后以個人口味可加蒜蓉、辣椒等。

    紫花地丁的禁忌 編輯本段回目錄

      適宜人群

      紫花地丁適合人群:陰疽漫腫無頭及脾胃虛寒者慎服。

      禁忌

      體質虛寒者忌服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圖片編輯本段回目錄

          
      

    紫花地丁1紫花地丁1

     

    紫花地丁2紫花地丁2

     
      

    紫花地丁3紫花地丁3

      

    紫花地丁4紫花地丁4

      

    紫花地丁5紫花地丁5

      

    紫花地丁6紫花地丁6

    附件列表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詞條

    上一篇雞冠花 下一篇滿山紅

    聲明:中藥一號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切勿模仿及使用,具體治療及選購請咨詢醫生或相關專業人士,中藥一號網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詞條信息

    中藥大全
    中藥大全
    圣賢
    最近編輯者 發短消息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