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808o8"></menu>
  • <menu id="808o8"><strong id="808o8"></strong></menu>
    <menu id="808o8"><tt id="808o8"></tt></menu><center id="808o8"></center>
  • <xmp id="808o8">
    中藥一號網 >>所屬分類 >> 礦石類中藥材    安神類中藥材    收澀類中藥材   

    龍骨

    編輯詞條

      中藥龍骨,別名又叫五花龍骨、白龍骨等。為古代哺乳動物如象類、犀牛類、三趾馬等的骨骼化石。藥材可分為五花龍骨龍骨兩種:

     。1)五花龍骨:呈不規則塊狀,大小不一。表面牙白色,夾有藍灰色及棕紅色花紋,深淺粗細不同,略似大理石的條紋,表面平滑,偶有小裂隙。質硬而脆,易片片剝落而散碎,吸濕性強,以舌舐之有吸力。無臭,無味。五花龍骨質酥脆,出土后,露置空氣中極易破碎,常用毛邊紙粘貼。

     。2)龍骨:形似獸骨而較粗大,大小不一。表面灰白色或黃白色,較光滑,有的具紋理與裂隙,或具棕色條紋和斑點。質硬,斷面不平坦,色白,細膩如粉質。在關節處膨大,斷面有數蜂窩狀小孔。吸濕力亦強。無臭,無味。

    目錄

    龍骨的功效與作用編輯本段回目錄

    龍骨的功效

      【性味】 甘澀,平。

      1.《本經》:"味甘,平。"

      2.《別錄》:"微寒,無毒。"

      3.《藥性論》:"有小毒,"

      4.《本草正》:"甘,平,性澀。"

      5.《醫學衷中參西錄》:"味淡微辛,性平。"

      【歸經】 入心、肝、腎、大腸經。

      1.《綱目》:"入手足少陰、厥陰經。"

      2.《本草經疏》:"入足厥陰、少陽、少陰,兼入手少陰、陽明經。"

      【功能主治】 鎮驚安神,斂汗固精,止血澀腸,生肌斂瘡。治驚癇癲狂,怔忡健忘,失眠多夢,自汗盜汗,遺精淋濁,吐衄便血,崩漏帶下,瀉痢脫肛,潰瘍久不收口。

      1.《本經》:"主咳逆,泄痢膿血,女子漏下,癥瘕堅結,小兒熱氣驚癇。"

      2.《別錄》:"療心腹煩滿,四肢痿枯,汗出,夜臥自驚,恚怒,伏氣在心下不得喘息,腸癰內疽,陰蝕,止汗,縮小便,尿血,養精神,定魂魄。安五藏。""白龍骨療夢寐泄精,小便泄精。"

      3.《藥性論》:"逐邪氣,安心神,止冷痢及下膿血,女子崩中帶下,止夢泄精,夢交,治尿血,虛而多夢紛紜加而用之。"

      4.《日華子本草》:"健脾,澀腸胃,止瀉痢,渴疾,懷孕漏胎,腸風下血,崩中帶下,鼻洪,吐血,止汗。"

      5.《珍珠囊》:"固大腸脫。"

      6.《綱目》:"益腎鎮驚,止陰瘧,收濕氣,脫肛,生肌斂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龍骨龍骨


      1.治大人、小兒一切癲狂,驚搐,風癇,神志不寧:龍骨一兩(火煅,研極細末),犀角、丹砂、琥珀、天竺黃各五錢(俱研極細末),鉤藤、懷生地、茯苓各一兩五錢(俱微炒燥,為極細末),蘇合香三錢,牛黃二錢(俱用酒溶化)。共十味,總和一處,用膽星八錢,研細末,竹瀝一碗,打糊為丸,如梧子大。大人服十丸,小兒服二、三丸,俱用生姜湯調灌。(《方脈正宗》)

      2.治傷寒脈浮,醫以火迫劫之,亡陽,必驚狂,臥起不安者:桂枝(去皮)三兩,甘草(炙)二兩,生姜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牡蠣(熬)五兩,蜀漆(去腥)三兩,龍骨四兩。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減二升,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傷寒論》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

      3.治好忘:龍骨、虎骨、遠志各等分。上三味,治下篩。食后服方寸匕,日二。(《千金方》)

      4.治心虛盜汗:龍骨五錢(火煅),茯苓一兩,人參六錢,蓮肉三兩(俱微炒),共研為末,麥門冬(去心)四兩,酒煮,搗爛成膏為丸梧子大。每早晚各服三錢,白湯下。(《方脈正宗》)

      5.治產后虛汗不止:龍骨一兩,麻黃根一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二錢。(《圣惠方》)

      6.治遺尿淋瀝:白龍骨、桑螵蛸等分。為末。每鹽湯服二錢。(《梅師集驗方》)

      7.治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清谷,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芍藥、生姜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龍骨、牡蠣各三兩。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金匱要略》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8.治失精,暫睡即泄:白龍骨四分,韭子五合。上件為散子?招,酒調方寸匕服。(《梅師集驗方》)

      9.治勞心夢泄:龍骨、遠志等分。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蓮子湯下。(《活人心統》)

      10.治白濁:糯米飯(曬干)四兩,赤石脂(炒令焦黃)、龍骨(煅,別研)、白茯苓(去皮)各二兩。上為細末,醋煮面糊兒焙干。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送下,食前服。(《魏氏家藏方》龍骨丸)

      11.治鼻衄出血多,眩冒欲死:龍骨研細。吹入鼻耳中。凡衄者并吹。(《梅師集驗方》)

      12.治婦人無故尿血:龍骨五兩。治下篩。酒服方寸匕,空腹服,日三(《千金方》)

      13.治血崩不止:龍骨(煅)、當歸、香附(炒)各一兩,棕毛灰五錢。上為細末。每服四錢,空心,米飲調下。忌油膩、雞、魚、炙博物。(《景岳全書》龍骨散)

      14.治金瘡出血:龍骨一兩(五色緊者),訶子一兩,白石脂半兩,乞麻葉半兩(系五月采來陰干者)。上為細末。水調服之。(《普濟方》神仙止血散)

      15.治泄瀉不止:白龍骨、白石脂等分。為末,水丸梧子大。紫蘇、木瓜湯下,量大人小兒用。(《全幼心鑒》)

      16.治久痢休息不止者:龍骨四兩。打碎,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五服,冷飲。仍以米飲和丸。每服十九(《肘后方》)

      17.治小兒因痢脫肛:白龍骨粉撲之.(姚和眾)

      18.治兩耳濕爛,久不收斂:龍骨、亦石脂(俱火煅)、海螵蛸(水煮過)各三錢。共研細末。先用綿紙條拭干膿水,后吹末藥。(《本草匯言》)

      19.治陰囊汗癢:龍骨、牡蠣粉撲之。(《醫宗三法》)

      20.治小兒臍瘡久不差:龍骨煅。細研為末,敷之。(《圣惠方》)

      21.治淋巴結結核(適應于干酪化者,或結核破潰者):煅龍骨、煅石膏、滑石各等量。共研末。將已煉好的豬油溶化,投入藥末,攪拌成糊狀,貯存備用。先將病灶清除干凈,再用上藥膏制成的油紗布條填塞創面。每日換藥一次。開始時膿汁增多,一般3~4天后創面干凈。連續應用1~2周。(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22.治湯火傷:龍骨、生石膏、大黃、兒茶各等分,共研極細末,冷茶水調稀糊狀。敷患處,敷后用紗布蓋好(面部可不蓋),每隔一日換藥一次。(《中醫雜志》(4):212,1957)

    龍骨炮制編輯本段回目錄

      1.龍骨:刷凈泥土,打碎。

      2.煅龍骨:取刷凈的龍骨,在無煙的爐火上或坩堝內煅紅透,取出,放涼,碾碎。

      3.《綱目》:近世方法,但煅赤為粉,亦有生用者!妒铝謴V記》云:用酒浸一宿,焙干研粉,水飛三度用,如急用,以酒煮焙干;蛟,凡入藥須水飛過曬干,每斤用黑豆一斗,蒸一伏時,曬干用,否則著人腸胃,晚年作熱也。

    現代研究編輯本段回目錄

      【化學成份】 龍骨主要含有碳酸鈣(CaCO3)及磷酸鈣[Ca3(PO4)2],尚含鐵、鉀、鈉、氯、硫酸根等。

      【藥理作用】 促進血凝,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及抑制骨骼肌興奮作用。

      1. 鎮靜、催眠、抗驚厥作用 實驗表明:20%龍骨混懸液20ml/kg給小鼠灌服,能顯著增加戊巴比妥鈉的催眠率;對回蘇靈所致驚厥亦有對抗作用.

      2. 其他作用 20%龍骨混懸液20ml/kg給小鼠灌服, 有縮短正常小鼠凝血時間的作用.

    龍骨的食用方法編輯本段回目錄

      龍骨牡蠣湯的做法

      組成與用法:生龍骨、生牡蠣、杜仲各15g,枸杞、菟絲子、北沙參各10g,黃柏、炙甘草各6g,砂仁3g。每日1劑,分2次服。

      功用評述:補腎固精,調攝下元。方中枸杞、杜仲、菟絲子補腎攝精;沙參滋養陰液;龍骨、牡蠣固澀下元,又用黃柏苦寒瀉腎火,砂仁、甘草調和脾胃,三者合用為古方封髓丹,功能瀉火堅陰,固精止遺。藥理研究表明,補腎類中藥能改善下丘腦--垂體--靶腺的功能,促使下丘腦-垂體后葉分泌ADH增加,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蓮藕龍骨湯的做法

      主料:龍骨500克。

      輔料:蓮藕200克,赤小豆200克。

      蓮藕龍骨湯的做法: 1.龍骨洗凈,放入冷水里煮沸,然后取出龍骨備用;

      2.蓮藕洗凈切成大塊;

      3.紅豆洗凈備用;

      4.取出龍骨,放入砂鍋,加入冷水大火煮沸;

      5.煮沸后加入適量的醋,再放入備用的蓮藕塊和赤豆,再一起煮沸;

      6.煮開后改用小火慢熬;

      7.熬煮2個小時左右,加入適量鹽調味,湯即好。

      蓮藕龍骨湯的制作要訣:提醒,中間應該每隔半小時翻動一次湯料,以免蓮藕粘鍋底。

      食物相克龍骨:龍骨畏石膏、蜀椒、干漆。

     

      冬瓜龍骨湯

      做法:
      1、將龍骨和姜片在開水中煮2-3分鐘,去除血水和油后用冷水洗干凈。
      2、把冬瓜帶皮切成小塊,薏仁洗干凈后用水浸泡1小時,枸杞浸泡20分鐘。
      3、接著把這些材料一起放入加了水的燉鍋中,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燉1小時,放點鹽調味,然后燜10分鐘左右即可。

      龍骨湯一

      【組成】龍骨1兩半,桑根白皮1兩半,赤石脂1兩半,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半,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半,麻黃(去節根)1兩半,白芷1兩,黃連(去須)1兩,地榆1兩,桂(去粗皮)1兩,當歸(切,焙)1兩,木香1兩,白術1兩,訶黎勒皮(煨)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肉豆蔻(去殼)2枚。
      【來源】《圣濟總錄》(人衛本)卷七十七。
      【主治】新久瀉痢。
      【用法】上銼,如麻豆大。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1棗大(切),煎至6分,去滓溫服。
      【附注】本方方名。原書(文瑞樓本)作“龍骨散”。

      龍骨湯二

      【藥物組成】龍骨1兩,黃耆(銼)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白薇3分,牡蠣(煅)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甘草(炙,銼)半兩。
      【處方來源】《圣濟總錄》卷四十九。
      【方劑主治】肺痿,小便數,漸覺氣弱。
      【制備方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2枚(擘破),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日3次。

    龍骨禁忌編輯本段回目錄

      有濕熱、實邪者忌服。

     、佟侗静萁浖ⅰ罚"得人參、牛黃良;畏石膏。"

     、凇端幮哉摗罚"忌魚。"

    龍骨圖片編輯本段回目錄

          
      

    煅龍骨煅龍骨

      

    白龍骨白龍骨

      

    五花龍骨五花龍骨

      

    龍骨1龍骨1

      

    龍骨2龍骨2

      

    龍骨3龍骨3


     

    附件列表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詞條

    上一篇伏龍肝 下一篇苦白蹄

    聲明:中藥一號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切勿模仿及使用,具體治療及選購請咨詢醫生或相關專業人士,中藥一號網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詞條信息

    admin
    admin
    超級管理員
    最近編輯者 發短消息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