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id="808o8"></menu>
  • <menu id="808o8"><strong id="808o8"></strong></menu>
    <menu id="808o8"><tt id="808o8"></tt></menu><center id="808o8"></center>
  • <xmp id="808o8">
    中藥一號網 >>所屬分類 >> 藤木樹脂藥類    祛風濕中藥材   

    絡石藤

    編輯詞條

      中藥材絡石藤,別名又叫做:石鯪、明石、懸石、云珠、云丹、石磋、略石、領石、石龍藤、耐冬、石血、白花藤紅對葉腎、對葉藤、石南藤、過墻風、爬山虎、石邦藤、騎墻虎、風藤、折骨草、交腳風、鐵線草、藤絡、見水生、苦連藤、軟筋藤、萬字金銀、石氣柑等,本品為夾竹桃科植物絡石的干燥帶葉藤莖。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雜質,曬干。本品莖呈圓柱形,彎曲,多分枝,長短不一,直徑1~5mm;表面紅褐色,有點狀皮孔及不定根;質硬,斷面淡黃白色,常中空。葉對生,有短柄;展平后葉片呈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8cm,寬0。7~3。5cm;全緣,略反卷,上表面暗綠色或棕綠色,下表面色較淡,革質。氣微,味微苦。

    目錄

    絡石藤的功效與作用編輯本段回目錄

    絡石藤的功效

      【性味】 苦,涼,

      1.《別錄》:"微寒,無毒。"

      2.《藥性論》:"甘,平。"

      3.《綱目》:"味甘微酸不苦。"

      4.《江西草藥》:"性平,味淡微澀。"

      【歸經】 入肝、腎經。

      1.《本草經疏》:"足陽明,手、足少陰,足厥陰、少陽經。"

      2.《得配本草》:"入足厥陰經氣分。"

      【功能】 祛風,通絡,止血,消瘀。

      【主治】治風濕痹痛,筋脈拘攣,癰腫,喉痹,吐血,跌打損傷,產后惡露不行。

      1.《本經》:"主風熱死肌癰傷,口干舌焦,癰腫不消,喉舌腫,水漿不下。"

      2.《別錄》:"主大驚入腹,除邪氣,養腎,主腰髖痛,堅筋骨,利關節。"

      3.《藥性論》:"主治喉痹。"

      4.《唐本草》:"療產后血結。蝮蛇瘡,絞取汁洗之,服汁亦去蛇毒心悶;刀斧傷諸瘡,封之。"

      5.《本草拾遺》:"煮汁服之,主一切風。"

      6.《藥植志》:"祛風止痛,通絡消腫。適用于關節痛,肌肉痹痛,腰膝酸痛等癥;也能消散諸瘡,去咽喉腫痛。"

      7.《藥植圖鑒》:"預防流產。"

      8.《江西草藥》:"祛風活絡,涼血止血。治關節炎,肺結核,吐血,外傷出血,風火牙痛,瘰疬,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錢;浸酒或入散劑。外用:研末調敷或搗汁洗。

     

    絡石藤絡石藤


    絡石藤的作用

      1.治筋骨痛:絡石藤一至二兩。浸酒服。(《湖南藥物志》)

      2.治關節炎:絡石藤、五加根皮各一兩,牛膝根五錢。水煎服,白酒引。

      3.治肺結核:絡石藤一兩,地?一兩,豬肺四兩。同燉,服湯食肺,每日一劑。

      4.治吐血:絡石藤葉一兩,雪見草、烏韭各五錢。水煎服。(②方以下出《江西草藥》)

      5.治腫瘍毒氣凝聚作痛:鬼系腰一兩(洗凈曬干),皂角刺一兩(銼,新瓦上炒黃),瓜蔞大者一個(杵,炒,用仁),甘草節五分,沒藥、明乳香各三錢(另研)。上每服一兩,水酒各半煎。潰后慎之。(《外科精要》止痛靈寶散)

      6.治喉痹咽塞,喘息不通,須臾欲絕:絡石草二兩。切,以水一大升半,煮取一大盞,去滓,細細吃。(《近效方》)

      7.治外傷出血:絡石藤適量。曬干研末。撒敷,外加包扎。(《江西草藥》)

    現代研究編輯本段回目錄

    化學成份

      莖含牛蒡甙、絡石糖甙、羅漢松樹脂酚甙、降絡石糖甙、橡膠肌醇、β-谷甾醇葡萄糖甙、加拿大麻糖等。

    藥理作用

      1.抑菌作用 本品50%煎劑用平板挖溝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及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

      2.對血管及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牛蒡甙可刺激冷血及溫血動物中樞神經系統,使呼吸加快,大劑量引起呼吸衰竭,對心臟作用較弱,可引起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并使小鼠皮膚發紅、腹瀉。此外對離體兔腸及子宮卻有抑制作用,甲醇提取物給大鼠腹腔注射250mg/kg,對足浮腫有60%以上抑制率;小鼠皮下注射l00mg/kg對醋酸扭體反應有30%以上的抑制率。

    絡石藤的食用方法編輯本段回目錄

    絡石藤做法指導

      1. 風濕痹痛偏熱者較為適宜,可單味浸酒服,也可與木瓜、海風藤、桑寄生、生苡仁等同用。

      2. 治瘡瘍腫痛之癥,常與乳香、沒藥、瓜萎、甘草、皂角刺等配伍。

    食用方法

    絡石藤酒

      功效:補肝腎,益氣血,祛風濕,舒經絡,適用于肝腎不足,脾虛血弱,挾有風濕的肢體麻木、疼痛,腰膝疫軟,體倦身重等癥。 絡石藤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組成:絡石藤60g、 仙茅15g、川萆蘚15g、骨碎補60g、狗脊30g、大生地30g、當歸身30g、薏苡仁30g、白術15g、黃芪15g、玉竹15g、枸杞15g、山萸肉15g、白芍15g、木瓜15g、紅花15g、牛膝15g、川續斷15g、杜仲15g。
      制法:將上述藥物切制成片,裝入絹袋,浸黃酒5ks,容器口封固,隔水加熱半小時后,靜置數日,酒即成。
      用法:視個人酒量每日飲用一二小盅,不可過服。所余藥滓還可依法再浸一次。
      來源:治療與保健藥酒。

     三藤酒

      功效:?濕,舒筋,活絡。
      材料:絡石藤90克,海風藤90克,雞血藤90克,桑寄生90克,五加皮30克,木瓜60克。白酒3000毫升。
      用法:每晚服30毫升即可,溫熱服效更佳。

    六藤水陸蛇仙湯

      組方:鉤藤、雞血藤、海風藤、忍冬藤、絡石藤、清風藤、水蛭、虻蟲、烏梢蛇、威靈仙、桃仁。
      用量:六藤:桃仁、烏梢蛇、威靈仙:水蛭、虻蟲=3:2:1
      用法:以水1000ml,先煮桃仁、烏梢蛇、威靈仙,10分鐘后納入六藤,再煮20分鐘,取200ml藥液,沖服水蛭粉、虻蟲末,日二服。
      應用:不論外感、內傷雜病,只要見絡脈瘀阻之癥,即可應用。
      病位:瘀在絡脈,周身之絡脈,臟腑之絡脈。
      病機:絡脈瘀阻,痰瘀阻絡,氣血阻絡,熱毒滯絡,脈寒絡急,絡息成積。
      癥候:脈絡粗張變形色黯,肢體癱瘓,筋脈痿痹拘攣,疼痛喜溫,爪甲暗紫,癥瘕積聚。
      舌質:紫黯或有淤斑、瘀點,舌下靜脈紫黯粗張。
      脈象:沉澀、沉弦或沉遲。

    五蟲四藤湯

      功效:血瘀阻絡;钛,通達脈絡。臨床可用于腦血栓。
      組成:蜈蚣3條,地龍15克,忍冬藤15克,鉤藤15克,烏梢蛇9克,地鱉蟲9克,全蝎6克,雞血藤25克,絡石藤20克,黃芪90克,丹參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來源:呂同杰方。

    阿膠雞子絡石藤湯

      功效:養血滋陰,柔肝熄風。
      主治:邪熱久留,灼傷真陰,筋脈拘急,手足蠕動,或頭目暈眩,舌絳苔少,脈細而數等證。
      組成:生白芍12克,茯神木12克,炙甘草6克,生石決明15克,生牡蠣15克,鉤藤9克,絡石藤15克。
      用法:水煎服。
      方解:本方是用于滋陰熄風之劑,適宜于肝風內動而屬于陰虛血虧者。若陰血既虧,則筋脈失其榮養;因筋脈拘攣,伸縮不能自如,故方中用阿膠、雞子黃作為主藥,以養血滋陰。另外,肝質喜柔,燥則風動,故用生地、白芍養血柔肝,茯神木、甘草,緩中益氣作為輔藥。若陰血虛者肝陽必亢,故用石決明、牡蠣,鎮肝潛陽作為兼制藥。筋攣者絡也不能舒,故用鉤藤、絡石藤,通絡疏風作為引和藥。使血足陰充,肝柔氣和,則風自熄,各證可自愈。
      點評:頭暈目眩,手足抽搐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由于陰虛血虧,筋失所養者,,宜于用阿膠雞子黃湯;第二,若是由于肝陽偏亢,肝風上旋而陰液未傷者,則宜用羚角鉤藤湯。
      來源:《通俗傷寒論》

    絡石藤的禁忌編輯本段回目錄

      《本草經疏》:陰臟人畏寒易泄者勿服。

      1、杜仲、牡丹為之使。惡鐵落,畏菖蒲、貝母!侗静萁浖ⅰ

      2、陰臟人畏寒易泄者勿服!侗静萁浭琛

      3、惡鐵精。殺殷孽毒!端幮哉摗

    絡石藤圖片編輯本段回目錄

     

        
      

    絡石藤絡石藤

      

    絡石藤飲片絡石藤飲片

      

    絡石藤圖譜絡石藤圖譜

      

    絡石藤絡石藤

    附件列表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詞條

    上一篇桑枝 下一篇忍冬藤

    聲明:中藥一號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切勿模仿及使用,具體治療及選購請咨詢醫生或相關專業人士,中藥一號網將不會對可能引起的任何損失負責!

    詞條信息

    admin
    admin
    超級管理員
    最近編輯者 發短消息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