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丁香,別名又叫雞舌香(《抱樸子》),亭炅獨生(《酉陽雜俎)),雌丁香(《本草蒙筌》)。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果實。果實將成熟時采收,曬干。干燥果實呈卵圓形或橢圓形,長約2~3厘米,直徑約0.6~1厘米。外表呈褐色,或帶有土紅色粉末,粗糙,多細皺紋,上端宿萼有4裂片。質堅脆,破之?v裂為2瓣,內藏少數種子(因種子來成熟,故多已干癟,不易察見)。氣微香,味辛辣。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
【性味】 辛,溫。
1.《別錄》:"微溫。"
2.《藥性論》:"味辛,無毒。"
【功能主治】 溫中,散寒。治暴心氣痛,胃寒嘔逆,風冷齒痛,牙宣,口臭,婦人陰冷,小兒疝氣。
1.《別錄》:"療風水毒腫。去惡氣,療霍亂心痛。"
2.陶弘景:"療惡核毒腫!
3.《蜀本草》:"療嘔逆甚驗。"
4.《本耳圖經》:"療口臭最良,治氣亦效。"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3~1錢;或研末。外用:研末調敷或作栓劑。
【摘錄】 《*辭典》
母丁香的作用:
1.治暴心氣痛:雞舌香末,酒服一錢。(《肘后方》)
2.治胃冷嘔逆,氣厥不通:母丁香三粒(椎碎),陳皮一枚(全者,湯浸去白,焙)。上二味,用水一盞,煎取半盞,去滓熱呷。(《圣濟總錄》)
3.治小兒冷疳,面黃腹大,食即吐者:母丁香七枚,為末,乳汁和蒸二次,姜湯服之。(《衛生易簡方》)
4.治風冷乘于齒間,發歇疼痛?跉庑叮弘u舌香、射于各一兩,麝香(細研)一分。上二味,搗羅為散,入麝香再拌和令勻。每用少許揩齒,良久以溫湯漱口。(《圣濟總錄》雞舌香散)
5.治齲齒:雞舌香煮汁含之。(《姚僧坦集驗方》)
6.治婦人難產:母丁香三十六粒.滴乳香三錢六分。為末,同活兔膽和杵千下,丸作三十六丸。每服一丸,好酒化下。(《頤真堂經驗方》如意丹)
7.治陰冷:母丁香為末,縫紗囊如小指,實末,納陰中,中病便已。(《本草衍義》)
治療小兒疝氣
取母丁香粉適量撒在獨角蓮膏藥上,貼于患處。每隔1~2天換-次,至病愈為止。觀察19例,15例痊愈,3例好轉,1例無效。
其實丁香的花蕾被稱作公丁香,其成熟的果實則被稱為母丁香。兩者的功效、主治功能基本相似,但公丁香藥力足,母丁香則藥力較弱,一般都以公丁香入藥。
母丁香也被叫做雞舌香、亭炅獨生、雌丁香,因為性溫味辛,經常被用來治療暴心氣痛、胃寒嘔逆、風冷齒痛、牙宣、口臭、婦人陰冷、小兒疝氣等癥。選擇成熟的果實首先出去雜質,之后進行搗碎可直接內服,也可研磨之后用來外敷是方式。在《別錄》中有提到,母丁香有治療風水毒腫,去惡氣,還有治療霍亂心痛的作用。但母丁香通常氣味較淡,油性不足,所以功效也較公丁香遜一點,而且母丁香禁止于郁金一起服用。
公丁香又被叫做丁子香、支解香、雄丁香,同樣屬于性溫味辛的植物。具有溫中、暖腎、降逆,還有治療呃逆、嘔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疝氣、癬癥等癥狀。另外公丁香還被中醫做來治療體癬、足癬等癥狀,選擇公丁香研磨成細末,涂抹在腳趾或者是患處即可。在現代公丁香還被用來治療呃逆、便秘、偏頭痛、胃炎、青光眼、鼻息肉、黃疸、菌痢、抑菌、降壓等作用。公丁香因為藥效比較的強,所以相較于母丁香更常被用來入藥。公丁香還常被用來提取丁香油,用來緩解腹部氣脹,增加胃液分泌,增強消化能力,減輕惡心嘔吐等癥狀。丁香油還可用于水煎,對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等有抑制作用。買藥就上好藥師網上藥店,貨真價實而且見效快。公丁香詳見“丁香”詞條
熱證及陰虛內熱者忌服。
、佟独坠谥苏摗罚"不可見火。畏郁金。"
、凇侗静萁浭琛罚"一切有火熱證者忌之。非屬虛寒,概勿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