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棗,別名:猴子棗、猴結石羊腸棗(《藥物出產辨》),猴丹(《醫學大辭典》),申棗(《藥材資料匯編》)。為猴科動物獼猴等內臟的結石。呈橢圓形,略側、棗,大小相差懸殊,大者如雞卵,小者僅如黃豆,一般如蓮子大。表面青銅色或綠黑色,平滑而有光澤。質硬而脆,擊之易碎;斷面灰黃色,有層次,中央有核。氣微香,味微苦澀,嚼之有砂性。以個大、色深、質脆者為佳。
【性味】 ①《醫學大辭典》:"苦,寒,無毒。"
、凇讹嬈聟ⅰ罚"微咸兼苦,寒平,無毒。"
【功能主治】 消痰鎮驚,清熱解毒。治痰熱喘嗽,小兒驚癇,瘰疬痰核。
、佟夺t學大辭典》:"治驚癇,小兒急驚,痰厥,熱痰。療癰疽,瘰疬,痰核,橫痃。"
、凇讹嬈聟ⅰ罚"治虛喘,化痰納氣,治驚癇。"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2~5分。外用:醋摩涂。
猴棗的作用:
治小兒驚風,痰多氣急,喘聲如鋸,煩躁不寧:羚羊角一錢,麝香四分,猴棗四錢,煅月石一錢,伽南香一錢,川貝母(去心)二錢,青礞石(煅成絳色,水飛)一錢,天竹黃(飛)三錢。各取凈粉,除麝香、伽南香外,先將其余藥粉充分和勻,研至極細,隨后加入麝香、伽南香二味細粉和勻,瓶裝封固。每次服一至二分,日服一至二次,用溫開水送服。(《上海市中藥成藥制劑規范》猴棗散)